-
在上海,追寻“立波”之路
上海是周立波走上革命和文学道路的重要驿站,也可以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周立波脱离自发的爱国青年的激愤情绪,成长为真正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革命作家的起点。
2023-06-19
-
茶子花香逸三湘
“邓秀梅赶到清溪乡,天色还不晏,家家的屋顶上已经飘起了灰白色的炊烟。
2023-06-19
-
怀念 | 杨义先生的学术理想
编者按:6月15日,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杨义先生逝世,享年77岁。
2023-06-16
-
曾纪鑫:辛弃疾的诗剑风流
一 十五六岁时,我在故乡一所民办小学当“孩子王”,忘了是从何渠道,得到一册刚出版的《辛弃疾的故事》(常国武、程中原著),看得我热血沸腾,夜不能寐。
2023-06-16
-
怀念 | 黄永玉:“我们是洪荒时代,在太空互相寻找的星星”
编者按:“有一天将会到来,/像一次旅行一样,/我将提着小小的行囊,/在前胸口袋插一枝未开的玫瑰,/ 有如远航的老手,/ 不惊动别人,/ 反手轻轻带上住久了的/家门。
2023-06-15
-
陈漱渝:从王景山谈到学术传承
我一直很敬重王景山先生。
2023-06-13
-
林斤澜先生的“文学”与“革命”
今年6月1日,是温籍作家林斤澜先生的百年诞辰。
2023-06-13
-
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的创建
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
2023-06-12
-
钱理群:文学史的大厦,离不开经典作家作品的支撑
编者按:近日,由理想国/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新讲:以作家作品为中心》,是文学史家钱理群先生的第100部著作。
2023-06-09
-
“借文学来鸣我的存在”
郭沫若的文学创作遍及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各种文体,但以新诗与戏剧最负盛名,学界的关注也历来集中于此,近年来小说研究也日益升温。
2023-06-09
-
冯雪峰:“革命之子”的成长史与精神史
冯雪峰(1903—1976)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诗人、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与鲁迅研究专家。
2023-06-05
-
纪念“左手执笔右手执剑”的冯雪峰
《百年潮》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2023-06-04
-
陈平原:我的师兄钱理群
可敬与可畏 上个月,在《中国现代文学新讲——以作家作品为中心》(九州出版社,2023)出版座谈会上,老钱说了这么一段话:“我最喜欢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同时也是一个可笑的老头。
2023-06-04
-
“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1903年,周桂笙翻译的两卷本《新庵谐译》出版,卷一为《天方夜谭》之节译,卷二译自《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和《豪夫童话》。
2023-06-01
-
为了人民的文艺——萧殷的意义
萧殷是谁?——萧殷,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文艺批评战线重要的评论家,曾作为《文艺报》创刊初期三位主编之一;暨南大学中文系的创建者,曾为中国海外归侨子弟中文高等教育铺平了道路;广东省作协成立70年来在中国文学界领风气之先的代表之一,不仅曾以《论文学与现实》等大量接地气、蕴民气、有骨气的著述开创了中国文学评论新境界,更以近百万字的文学书简悉心培育无数基层文学青年。
2023-05-31
-
黄庭坚与“张怀素狱”
一 1105年11月8日,徽宗崇宁四年九月三十日,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病逝于宜州贬所,享年六十一岁。
-
李劼人:旧趣味通达新生活
工作中的李劼人 1937年,李劼人的“大波”三部曲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他当年在成都分设中学堂的同班同学郭沫若读后激动不已,整整“陶醉了四五天。
-
新文学时期陈独秀的学术观
陈独秀以《文学革命论》而留名中国现代文学史,他未曾以文学作品参与其中,但他关注新文学的创作并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思考,写下了一些时评性的随感录。
关键词:  陈独秀2023-05-23
-
黄西蒙:欧阳修史笔说道义
五代十国是唐宋之间一个非常短暂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除了个别割据政权能保证相对的和平与安宁,其他地区的百姓大多处于痛苦与挣扎中,其混乱与黑暗程度毫不亚于五胡十六国时期。
关键词:  欧阳修2023-05-23
-
胡适和他的翻译诗歌
在去年11月28日的《五色土》副刊中,笔者曾评介过胡适的翻译小说。
关键词:  胡适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