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建军:从萧红墓说到萧军的一封佚简
先说萧红墓。
2023-09-05
-
胡世宗:怀念百岁袁鹰先生
9月1日晚,好友陈冠柏心情沉痛地把一个噩耗告诉我:我们敬爱的老田走了!当时我脑海里浮现出老田亲切的面容,同时眼里涌满了泪水! 老田就是田钟洛先生,就是袁鹰先生。
2023-09-04
-
【温故】八月,有温度的文字从旧书桌上写出
编者的话 温故2023年8月文史频道头条文章,我们选择了多篇关于史料与文学史互动关系以及讨论文学史写作的研究佳作。
2023-09-01
-
王振忠:桑榆暮景叹时世
最近二十多年,我一有空就跑去乡下,实地走访案头文献里提到的那些地方。
2023-08-31
-
朱自清:写出自我心灵的宽度与深度
朱自清(1898—1948) 朱自清先生是散文家、教育家和文学研究家,在人们的心目中既是一位温和文雅、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同时又是一位爱国志士。
2023-08-30
-
“危”中之“机”: 中国手稿学要怎样发展
一. 中国手稿学目前的状况 中国的手稿学研究,近几年十分兴盛。
2023-08-29
-
陈尚君:唐诗名篇在历史上的演进
唐诗名篇中的疑问 本次讲座,我们从最著名的几首唐诗谈起,包括李白的《静夜思》、杜牧的《清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孟浩然的《春晓》和张继的《枫桥夜泊》。
2023-08-28
-
李维音:爸爸,你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今天,是李健吾书房正式宣布落成的日子,在他逝世41周年的前夕,在这里汇齐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所有工作人员对我爸文学事业的充分肯定、热爱和为此而付出的特别的辛劳。
2023-08-25
-
重新认识赵元任
在纪念赵元任130周年诞辰之际,商务印书馆邀请语言学界、文学界、历史学界的学者,召开了《赵元任日记》出版座谈会。
2023-08-24
-
思想导师——茅盾对战时青年的引领
茅盾初入文坛即着眼于青年知识分子革命题材,以“青年知识分子在大革命时代里的客观行为过程作为小说创作的艺术透视点和表现角度”。
2023-08-23
-
唐朝“怕老婆”风气考
编者按:近日,花城出版社出版《唐诗里的唐朝》,一部关于唐朝诗人与诗歌的通俗类历史读物。
2023-08-22
-
与沈从文一起的日子
年过八旬的王亚蓉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与沈从文一起工作的时光时,昨日仿佛在眼前:他给我们谈刺绣,说色彩,尤其讲到凤凰,声音越说越轻,右手食指轻轻点着,最后稍加重一点儿语气说一句湘西话“美极了”结束;吃饭的时候他常筷子夹一块排骨,举着时间长了忘记放进嘴里,又放回盘里,起身去拿书,我们忍不住提醒他:您先吃饭!先吃饭吧! 许多年后,王亚蓉已成为中国纺织考古的学术带头人,主持参与了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河北满城汉墓、北京老山汉墓、北京大葆台西汉墓、新疆民丰尼雅遗址、陕西法门寺唐塔地宫、江西海昏侯墓等二十余处考古现场的纺织品文物保护和清理工作,亲手复原了中山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发掘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
2023-08-21
-
经典作家专刊——唐弢
【唐弢年表】 1913年3月3日,生于浙江镇海县西乡古唐村,原名唐端毅,字越臣。
2023-08-18
-
贩书人怎样为古籍版本学立传?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开始重视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全国普遍进行古籍人才培养,生于清末民初的中国书店老先生们成为授课和教材编写的主力军。
2023-08-17
-
白描孙毓棠
孙毓棠(1911年-1985年) 一 天津与北平曹禺的南开、清华同学 曹禺与郑秀的故事开始于一九三三年的春天。
2023-08-16
-
从亡命到觉醒,梁启超的漫长跋涉
一雨纵横亘二洲, 浪淘天地入东流。
2023-08-15
-
“单靠一只燕子,春天是不来的”
一 北京鲁迅博物馆1956年收藏了一幅鲁迅书赠好友郁达夫的条幅《答客诮》,该条幅的复制件一直在《鲁迅生平展》上展出。
2023-08-14
-
王得后:年轮中的文坛往事
编者按:花城出版社“《随笔》文丛”近日出版了王得后先生的《年轮》,该书收录鲁迅研究专家王得后多年以来的重要文章,共分作者自述、师友记事、来往信札三部分。
2023-08-11
-
作为文学遗产的传统与现代性再造——论新世纪诗歌中的杜甫书写
自新文学发生以来,杜甫是众多作家、诗人和研究者争相效仿与阐释的对象,其“诗圣”地位因这种叠加式的重塑而获得了巩固和再造。
2023-08-10
-
“先贤祠”:新文学史编纂中经典作家的叙述体制
引言:文学史经典作家叙述的传统 文学史的编写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标记行为。
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