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稿本日记与情境文学史建构 ——以中国近现代稿本日记为例
近些年来,随着公私馆藏的相继开放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学新史料不断被发现,文学的文献学研究得到极大推进和关注,国际人文学术也有明显的物质文化研究转向,文学史的书写面临着文献学的严峻挑战。
2023-08-04
-
赵家璧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奠基:逐鲁迅而居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出版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以下简称《大系》),1935年至1936年在上海先后出版,第一辑共10卷。
2023-08-03
-
红城·鱼街·马福兰——海丰之行兼怀聂绀弩
在聂绀弩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我决定沿他当年的足迹走一走,首选了粤东海丰。
2023-08-02
-
王道:家信里的顾颉刚
二〇二三年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顾先生在苏州的故居也即将进行保护性修复工程。
2023-08-01
-
【温故】七月,古塔的风铃声里诗意绵长
编者的话 本月起,文史频道将常设“温故”专栏,在每月最后一天重温当月选载佳作及独家文章。
2023-07-31
-
【三万里,盛唐诗】我们为什么向往诗的年代?
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爆上映,该片以李白和高适两位大诗人波澜壮阔的生平经历,以及彼此的情谊为剧情脉络,兼及历史中家喻户晓的著名诗人、艺术家及爱国将领,共同构画出一幅充满史诗感的大唐群像画卷。
2023-07-28
-
古人夏日如何斗蚊子
近日,一则“北京的蚊子都被‘热死’了”的报道在网络走红,引发人们对蚊子的关注。
2023-07-27
-
“新声”与“怀古”——晚清“诗界革命”中的少年意气
晚清的“诗界革命”有其鲜明的文学改良主张。
2023-07-26
-
赵元任:跨越百年的奇才
赵元任(1892—1982),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
2023-07-25
-
陈世旭:古塔的风铃声
多少年过去,我的耳边依然那么清晰地响着那座古塔的风铃声。
2023-07-24
-
知识建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新华书店出版物的考察
摘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新华书店出版了多种类型的书籍,通过知识政治的方式参与建国进程。
2023-07-21
-
梁启超1922年开封演讲考实
对梁启超而言,1922年可谓“演讲年”。
2023-07-20
-
刻画江山,铭写自我——郁达夫1930年代游记新论
1980年代以来,游记研究作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吸引了来自文学、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者。
2023-07-19
-
鲁迅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如果说1918年《狂人日记》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的正式登场,那么,他在此之前的那些创作,均可称为早期创作。
2023-07-18
-
王风:作为剧作家和作为戏剧家的曹禺
《曹禺全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3年6月 一 新文学自发生以来,就划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类。
2023-07-14
-
黄永玉:多少老友的影子从眼前走过,走在最后的一个是我
编者按:2023年6月13日,著名画家、作家黄永玉先生逝世。
2023-07-13
-
汪曾祺:西窗雨,叩响一口钟
汪曾祺写于1947年的《短篇小说的本质——在解鞋带和刷牙的时候之四》,早已是文论经典。
2023-07-12
-
黄乔生:作为一部文学家传记的“鲁迅生平陈列”
一、从鲁迅出发与回到鲁迅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展示文物藏品和研究成果,发挥思想启发和审美教育作用,在博物馆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2023-07-11
-
绿茶:我对书房充满好奇
编者按:书评人绿茶对作家书房情有独钟,过去几年间,他走访数十位中国当代文化名家,围绕读书与藏书展开了深度对谈。
2023-07-10
-
李克曼四十年前对钱锺书的评价
钱先生笔译李克曼语 钱先生节钞李克曼文章 西蒙·莱斯(Simon Leys,1935-2014)是皮埃尔·里克曼斯的笔名,中文名李克曼,比利时人,学者、作家、政论家,小钱锺书二十五岁。
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