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文脉:鲁迅与浙东学术的过渡环节
周氏兄弟文学面貌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杂学,这在二人的文章与学术脉络中分别结出了各具异彩的果实。
2023-11-28
-
“传统”的发明——“整理国故”运动与王国维“文学革命的先驱者”形象建构
引言 估定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价值与作用,既以其功业、道德、文章为基础,也与一个阶段的时代风气、思想潮流、问题意识和接受水平密切相关。
2023-11-27
-
含泪微笑的高晓声
作为乡土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高晓声(1928—1999)因塑造了陈奂生这一继阿Q之后的典型农民形象而获得文学界的普遍赞誉,并因此被贴上了“农民作家”的标签,有不少人见了他甚至脱口而出把他喊作“陈奂生”。
2023-11-24
-
丛书出版与20世纪80年代思想地形图
文艺是对现实经验的重新编码,阎真在新作《如何是好》中实现了恰合时宜的意义生产,“镜”的现实写真与“灯”的内心观照得到了和谐的表现。
2023-11-23
-
重新理解革命诗歌的“民间性”
摘要:《阮章竞文存 诗歌卷》所收录的阮章竞早期作品呈现三大特色:更接近用于演唱的“歌”而非书面的“诗”;诗歌与散文、小说、戏剧的界限较为模糊;一些早已散佚的作品通过民间“口传”得以保留。
2023-11-22
-
博杂与意趣:宋代笔记的形态特质
宋代笔记是笔记体制演变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2023-11-21
-
杨义:心怀“国之大者”的文学史家
杨义老师去世已经几个月了,这段时间我协助师母处理他的手稿、图书的捐赠事宜,60多部个人著作,成箱的手稿、笔记、卡片,还有几部正在编辑出版流程中的书籍,研究范围从文学史到叙事理论,从图志学到文化诗学,从文学地理学到先秦诸子学……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学者能够独自完成的工作。
2023-11-20
-
王蒙:柳鸣九的麦田遗穗
柳鸣九的大名早已贯耳。
2023-11-17
-
吴宝三:我的恩师严家炎先生
近日,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邀请函,邀我参加为严家炎先生举办的“求实——严家炎学术文献展暨座谈会”。
2023-11-16
-
叶稚珊:犹如故人归
同时收到两个快递,一个是书,另一个也是书。
2023-11-15
-
八月十七日的船与岸
如今,腾云飞天,早发夕至美利坚。
2023-11-14
-
庄子“逍遥”下的纠结
唐代成玄英作《庄子疏序》说庄子的“当战国之初,降衰周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慷慨发愤,爰著斯论”(《庄子疏序》)。
2023-11-13
-
沈从文与黄永玉:对照记
一九五〇年,沈从文(左)与黄永玉在北大教师宿舍留影,冯至摄影。
2023-11-10
-
金代文坛盟主为何被忽视
“小车日日碾征尘,卧即看书坐欠伸。
2023-11-09
-
重读《洼地上的战役》:友爱·越境·共同体
原标题:友爱·越境·共同体——论路翎《洼地上的“战役”》及其文学调整 前言 路翎的抗美援朝书写洋溢着少见的清新与明朗,却也成为他搁笔半生、身心受难的前奏。
2023-11-08
-
周涛:我坐着思考,我就是世界之王
编者按:著名诗人、散文家周涛先生,于2023年11月4日13时30分因突发心梗在乌鲁木齐去世。
2023-11-07
-
自然笔记:诗在“木叶”间
林庚的《说“木叶”》一文最初发表于1958年3月16日《光明日报》。
2023-11-06
-
茅盾最后的两封信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即将在茅盾故乡桐乡乌镇举行。
2023-11-03
-
鲁迅小说集《呐喊》新潮社初版溯源
鲁迅小说集《呐喊》,1923年8月新潮社初版,收其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15篇,列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
2023-11-02
-
看戏看出做学问的门道?
顾颉刚《九十年前的北京戏剧(一)》,原载上海《民国日报》,1926年7月26日 共计十五次连载报道的“超长访谈” 1936年10月至11月间,北平《世界日报》以连载十五次的超长篇幅,推出了对历史学家顾颉刚(1893—1980)的访谈报道。
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