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诗词中的青春意气
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外出求学时写下《七绝·呈父亲》;1928年秋,35岁的毛泽东写下引兵井冈后的《西江月·井冈山》。
2023-12-26
-
2011—2021年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概评
2011年,笔者辑录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目录》,收入截至当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563部。
2023-12-25
-
“魔都”一词的由来及其知识谱系
一百年前的1923年,日本大众作家村松梢风(1889-1961)首次到访上海。
2023-12-22
-
女作家入史与新文学史建构
引言 作为一个“舶来”概念,“文学史”在我国并非古已有之。
2023-12-21
-
《杜晚香》与晚年丁玲的时代意识
1982年3月11日,因《“牛棚”小品》荣获《十月》散文奖,丁玲出席授奖大会,并即席发表获奖感言。
2023-12-20
-
杨联芬:冷与热,直与谅——孙犁晚年忆旧文章片论
读书、忆旧,是孙犁晚年生活和写作的主要内容。
2023-12-19
-
经典作家专刊——草明
【草明年表】 1913年6月15日,出生于广东顺德桂洲乡,原名吴绚文。
2023-12-18
-
作为“一代人”和成为“一个人”
上篇 赵园老师是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这批研究者后来被称为“第三代学人”[1]。
2023-12-15
-
邢小利:读柳青写的检讨和检查
作家柳青也写过检讨和检查。
2023-12-14
-
“责任内逍遥”——《慰劳信集》与卞之琳的情感变奏
1938年8月,诗人卞之琳同何其芳、沙汀等友人一同前往延安。
2023-12-13
-
贾芝:拓荒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草根学者”
贾芝先生(1913年-2016年)是成就卓著的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新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曾任中国文联第七、八、九届荣誉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2023-12-12
-
张昌华:双叶丛书背后的故事
“双叶丛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为夫妇作家编的散文合集。
2023-12-11
-
张香还:重读施蛰存先生给我的27封信
那一年,沈从文先生南来,住在苏州九如巷。
2023-12-08
-
陈平原:作为教育家的林纾
作为教育家的林纾很少被人提及 将近十年前,具体说是2014年10月11日,我在福州工程学院主办的“林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主旨演说,题为《古文传授的现代命运——林纾与北京大学的“爱恨情仇”》,日后改写成两篇论文,一是初刊《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的《古文传授的现代命运——教育史上的林纾》,一是发表在《文艺争鸣》2016年第1期的《林纾与北京大学的离合悲欢》。
2023-12-07
-
郭娟:卞之琳的诗文与青春往事
一、诗谜 卞之琳的诗,是让人着迷的一个谜。
2023-12-06
-
重读《小说旧闻钞》:作为方法的史料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书,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与《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集》同为学界推重,每与《中国小说史略》相并置,被视为后者的学术准备和副产品。
2023-12-04
-
【温故】十一月,“稀世之鸟”掠过文学的天空
编者的话 2023年11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浙江举办。
2023-12-01
-
慕津锋:我与诗人屠岸先生的交往
2023年是屠岸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先生离开我们已经6年,但他的朋友们从未忘记过他,中国当代文学也从未忘记过他。
2023-12-01
-
作家出版社建社七十周年大事记
1953 1953年10月,作家出版社成立,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署办公,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冯雪峰兼任第一任社长。
2023-11-30
-
文学习性、情感政治与两种“读者”的互动
伤痕文学历来被赋予起源性的意义。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