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网络文学:在现实题材创作中传承中华文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桫椤  2022年04月30日08:59

在网络文学中倡导现实题材写作,是优化行业生态和内容结构的有力举措。伴随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征程,在反映当下时代生活的作品中塑造立体、鲜明的中华文化形象,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确立中国气派、彰显中国风范,成为网络文学新的使命任务。

网络文学应当善于从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现场寻找创作资源。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只有丰富的文化和生活实践才能为文学提供生长的沃土。尽管网络文学的传播空间、传播方式和媒介载体与传统文学不同,但从未离开中华文化的母体,自诞生起就在中华文化源流中生根发芽,由此产生了一批深受读者喜欢的优秀作品。幻想类作品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东方神韵;历史类作品或从中华典籍和传说中引出故事和人物、发掘民族精神,或将中华医学、建筑技艺及其所蕴含的精神价值融聚到社会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行动中,向读者传递文化知识、审美趣味和思想道德观念,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拓展新的方向。类型化写作是网络文学的主要文体形态,目前细分类型有上百种之多,异彩纷呈的文学世界从表面上看显现了阅读市场的差异化,但从根本上说是琳琅满目的文化生活结出的硕果。进入新时代,伴随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的力度,文化遗产“复活”为文化再生产的重要资料,历史传统在时代生活中获得了新生,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新的选材和立意空间。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开展的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评选,把书写新时代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的生动实践作为选题重点之一,为网络文学创作出版指明了方向。现实题材创作可以引导网络文学“眼光向内”,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中构建起丰富多彩的世界。

网络文学应当回到文学的本位上找方向,通过观照社会现实自觉发挥文明教化功能。一方面,尽管是“网络+文学”,但无论是文体形式还是内容和主题,网络文学都在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对社会生活和精神情感进行审美化表达,因此其本质属性不是“网络”而是“文学”。文学负载的文明教化功能应该是网络文学题中应有之义,无论给读者带来何种“爽感”,都是传递价值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的精神情感。另一方面,要看到自身具有的强大影响力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的优势,网络文学的读者有5亿多人;更凭借网络技术跨媒介、跨地域便捷传播,已经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向读者展示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网络文学是大有可为、有大作为的。

网络文学应当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筑牢中华魂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中国不是互联网发展最早的国家,甚至也不是网络文学“处女作”诞生的地方,但是网络文学却在中国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原创性的中华文化创新,互联网技术显然不是决定性因素,而是这一新的文学形式激发了中国人的创作热情,契合了中国人的价值审美。无论是工业题材作品对民族大义和科技报国情怀的弘扬,还是反映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和抗疫斗争的作品对自我奋斗和奉献精神的抒写,都切中了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心灵向往与道德坚守。中国网络文学能受到海外读者的喜欢,也表明了其中蕴含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创造着为人类共情的生动故事。这些主题创造乃至表现方法并非起自网络文学,而是有着中国文学的深厚传统。强烈的现实担当和时代情怀一直是中国文学传统的底色,也是奠定优秀作品经典地位的基础条件。网络文学应当从中受到启发,注意从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经验中汲取营养,在时代书写中挖掘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为作品注入中华本色。

(作者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