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鲁奖作家访谈 艾伟:《过往》讲述的“另类母亲”,蕴含“生命最真实的记忆”
来源:潇湘晨报 | 周诗浩  2022年11月16日08:35

“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将于2022年11月20日在北京举行。第八届鲁迅文学奖35位获奖者将齐聚一堂,在隆重典雅的颁奖礼上领受中国文学最高荣誉。

母亲的形象在我们的文化谱系中是一种神格化的存在。但在作家艾伟的笔下,一个“与众不同”的母亲,却给了我们更真实的生活体悟。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的作品《过往》,是艾伟近年来的重要作品之一。它讲述了一位“另类”母亲的故事。艾伟说,“小说写作要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就是想塑造这位母亲的‘与众不同’,我觉得小说家还是要贡献人物,多年后,关于故事读者或许会忘记,但会记住小说里的人物。”

艾伟说,母亲这个词自带光环,代表着仁慈、奉献、宽容和爱等美德。“不过,我们生活中的母亲其实个性各不相同,也不是都那么完美……但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我们依然会发现,’母性’在这位不靠谱的母亲身上依然闪耀着光辉。”

在《过往》中,艾伟将自己观察的视野缩小至一个家庭内部,同时在写作笔触中始终重视对人心和人性的最大程度的开掘。《过往》讲述的这位“另类母亲”是越剧名角,年轻时以一曲《奔月》红遍全国,舞台上光彩夺目,生活中却与三个子女疏远。在儿女眼中,她的身上有一堆毛病——“自私、说谎、逃避责任,可她一旦穿上了戏服,站在观众面前,这些毛病顿时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她的光芒让这些毛病显得无足轻重。”晚年的她因身患重病,联络上久未联系的儿女,旧日生命中的一幕幕重现,关于过往的隐秘真相也逐渐露出水面……艾伟以一贯敛容静气的叙述、持重沉稳的故事节奏,将藏匿于这个家庭内部的秘密层层剥开,细腻呈现时代社会的突变下,家庭生活中的“爱”与“真相”。

“对普通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们活过,爱过,恨过,痛苦过,快乐过,当我们回过头来,只有那些具体的生命感觉才是珍贵的,属于我们的,我们已经难分其中的好和坏。所谓的生命感觉,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对于生命最真实的记忆。”正如艾伟所言,《过往》中的这位“另类母亲”,就蕴含着这种“生命最真实的记忆”,在她身上的“另类的爱”,复杂、深沉,看似“另类”,却充满母性力量。

艾伟以此作,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善与真”的故事,读者也在这段“过往”的拆解和审视中,真面人性的纠结与敞开。阅读的过程,也是心灵的接纳与释怀过程,最终实现情感的回归与拥抱。在艾伟看来,“作家和读者的关系非常复杂。我想每一位作家都希望有广泛的读者,一部作品被读者阅读实际是赋予作品第二次生命,因为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命经验,读出作家不曾想过的意义。”

艾伟直言,读者比作家想象的要聪明,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趣味。“所以,作家不要自作聪明为读者配方,以为这些配方就可以得到读者的认可。但有一点我是相信的,读者喜欢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都能挖掘人性内心世界的巨大能量,发掘爱的本能。”

“对我来说,小说是一种迷人的文体,我写下这些小说,我希望这些小说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隐秘的想象、情感和欲望。如果有什么奢望,我希望读者会记住《过往》里的这位母亲,希望这位母亲能以虚构的方式活在人间。”艾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