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意识,繁荣新时代民族文学
党的二十大精神犹如火炬,照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引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美好新生活而不断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由此可见文化自信之重要性,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学是文化中最能深入人心的重要部分之一,其力量自然不言而喻。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会影响到几代人的命运,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对整个民族起到培根铸魂的作用。而决定文学作品优劣的关键在于写作者,其价值观和道德品性会被带入作品中,会直接传递给读者,这也是我们要不断提升自我的原因。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实践,不断守正创新,我们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
少数民族写作者在文学创作队伍中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他们为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无论是从作家作品的数量上来看,还是从作品在读者中所产生的影响力(比如流传范围、喜爱程度等)来看,都是值得称道的。另外,少数民族文学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有着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通过作品的桥梁,让各民族的心走得更近,能听到彼此的心声,从而同心协力创造出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封闭落后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当下,交通的便捷,信息的发达,已打破地域和民族的界线。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少数民族写作者,认清这个形势非常重要。我们在作品中展现什么、表达什么、宣扬什么都应该正确和明了,要符合时代要求,要有大局意识,要顺应社会走向。少数民族写作者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创作中,给读者奉献出具有大格局、大境界的作品,给读者的心灵注入温暖和光明。
我几年前在重走茶马古道,创作长诗《茶马古道记》时,发现这条古道不仅连通各民族的生活和心灵,还把各民族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从而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的乐章。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西南地区很多重要的交通要道被炸断,而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各民族马帮,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勇敢地参与抗战,通过较为隐秘的古道,为抗战运输物资和武器。因此,我在作品中极力呈现这种可歌可泣的闪光精神。
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是文学创作的富矿,为我们的写作者提供了得天独厚和源源不断的素材、题材和灵感。但素材和题材优势并不一定就是创作优势,少数民族文学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纵观全国少数民族写作者近年来的创作成果,会发现数量虽然可观,名家和新人的新作不断,但真正能够能深入和触动广大读者心灵、能够传世的大作品却屈指可数。有些作品尽管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和推广,取得一定的效果,掀起一些波澜,但一阵喧哗过后又归于沉寂,说明作品还不够扎实,还没有写到位,离经典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局限,与我们少数民族写作者的眼界、格局、思想、境界、觉悟、技能等不无关系。
如何使少数民族文学从峡谷走向辽阔之地,从高原走向高峰,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以前经常听说,某某作家或诗人是自己民族的代言人,这样的评价是一种极高的赞誉,也无可厚非,写作者为自己的民族代言,也理当如此,只是作为新时代的少数民族写作者,我们要与时俱进,应该把自己的眼光放得更远,看到更多的人和事,不能囿于狭隘的一面。当然,对那些目无自己的民族,对自己的民族身份感到自卑,一味地崇洋媚外的少数民族写作者,我们也无法认同。失去根脉的写作是需要警惕的,这会让人迷失自我,写出的作品也就缺乏应有的生命力。可见,少数民族写作者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找到属于或者说适合自己的创作路径,不能坐井观天,也不能在虚空中飘荡。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突破自我、走出困境、铺开更加广阔的文学蓝图。
至于我们少数民族写作者怎样才能写出更有高度或深度的文学作品,这要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的认知、阅历、思维、性情等都不一样。另外,文无定法,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光芒四射,之所以能够影响着无数人,也正是源于此,如果总是一个调子、一种脸谱、一块模板,那它早就被读者弃之一边,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表现手法去创作。以往有些少数民族写作者,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有好的素材、题材,却写得一点都不出彩,写法老套、内容不懂得取舍、表现方式过于简单等,写出的作品读来如同嚼蜡。当然,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写作者已冲破创作局限,站位更高了,眼界更开阔了,观察事物和世界的角度也不一样了,最主要的是还掌握了不少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他们还自觉扭转思想观念,将自己置于时代的大潮流之中,其笔端呈现的是万物众生和世间景象。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借鉴的。
群峰往上走,抵达天空之蓝;江河向远方流,抵达大海之蓝。可谓海天一色,也终将海天相连,无论怎么走,群峰和江河都会抵达同一片辽阔之蓝。同样的道理,我们各个民族,包括各个民族的作家,生命的走向是一致的。因此,当我们在书写生活、讲述时代、拷问灵魂的时候,要有坚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每一个少数民族写作者都应该牢记的,都应该积极地在作品中给予体现,以创作出独具魅力、带有温度、能净化心灵的优秀作品,为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