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笔记|刘大先:曲山关内外
【栏目语】 2024年,《作家通讯》全新改版,推出新栏目“扎根笔记”,邀请在基层一线工作、驻点、深入生活的作家、文学工作者分享他们对于广袤大地和人民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展现新时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人民学习”的精神风貌。
2024-04-25
-
生命中遇见的那一抹抹红
我喜欢红,癸卯年遇见的那一抹抹红,一直在我生命中鲜活着。
2024-04-25
-
《中国作家》(纪实版)2024年第1期|陈启文:可可西里(节选)
陈启文,湖南临湘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
2024-04-24
-
郭海燕:怒放的汉绣之花
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天,汉口头道街,一个名叫黄春萍的幼童瞥见奶奶在绣花。
2024-04-23
-
《上海文学》2024年第4期|陈村:这之后一切将变
有本书叫做《中国网络文学编年简史》(邵燕君、李强主编,北大出版社二○二三年八月初版一印),是一本非常好的工具书,记录了网络文学的大事年表和网站简史。
2024-04-23
-
外嫁到青坪村的“白叶一号”
那是2018年10月29日清晨。
2024-04-22
-
三人“插队”北海道
1981年春,应亚非作家日本委员会和北海道新闻社的邀请,我与韶华、何为到日本北海道体验生活,采访旅行。
2024-04-19
-
俚曲悠悠唱聊斋
“问奴家,问奴家,现住广寒王母家……有缘法,有缘法,就做夫妻也不差,已是惹得娘娘嗔,到了如今还说啥……”一阕聊斋俚曲《迓迓油》,把人们带回三百年前男欢女爱风月常新的市俗生活。
2024-04-18
-
壮丽之路
路,是人类在大地上的前行足迹和用脚写下的生命史书。
2024-04-17
-
“阅阅”回家记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梵净山管理局”)联合北京动物园对黔金丝猴进行人工驯养繁殖研究,有5只黔金丝猴一直生活在北京。
2024-04-17
-
《百花洲》2024年第2期|李春林:百花洲往事
一 20世纪60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后,在报社见习一年,正值万马嘶鸣,毕业分配延期一年,我又因见习时脱离了学校队伍,同学们工作都分配完了,纷纷去了地县基层就业。
2024-04-16
-
《花城》2024年第2期|阿依努尔:单身母亲日记(三)
导读 《单身母亲日记(三)》共收录了8则日记,记录了作者怀孕、离婚、生产、北漂、女儿读幼儿园等生活画面。
2024-04-15
-
《作家》2024年第3期|李舫:带我回家——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纪实(节选)
1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松柏森森,涛声阵阵。
2024-04-12
-
魏巍与《谁是最可爱的人》
如今,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的河南福寿园内,耸立着著名作家魏巍的纪念像。
2024-04-11
-
陈平原:闻窗外事,读圣贤书
今年,是陈平原老师七十大寿之年。
2024-04-10
-
《鸭绿江》2024年第3期|潘龙:挺进东北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央命令山东分局派出一支主力部队前往东北执行侦察任务。
2024-04-09
-
《广州文艺》2024年第3期|南翔:玉锋堪截云——乡村工匠民间建筑师丁全
一 五十出头的丁全比实际年龄更显年轻,这应是一副魁伟健硕的身材给他的冻龄加持了。
2024-04-08
-
罗小慈:有限与无限
外表十分温婉的罗小慈,表达艺术见解时语气却十分坚定:“就民乐做民乐,有什么好做的呢?”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里,令人非常好奇其呈现的,正是上海民乐团与腾讯音乐合作、全部由演绎AI作曲、民乐团呈现的《零·壹|中国色》。
2024-04-07
-
我就知道你行
前一年的秋天,我还同老指导员赵蜀川通过电话。
2024-04-05
-
烈士墓碑背后的故事
广袤的华北平原上,许多县与县之间是没有特别明显边界的。
2024-04-05
更多
星辰与家园:中国科幻文学的探索与守护
科幻文学不仅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认识世界、与自我对话的途径。愿同一星空下的我们,可以乘科幻长风,去探索星辰大海,去洞察自我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