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批评:审美信任最珍贵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整个社会对文学批评的信任度正在下降,这是一个事实。
2019-01-16
-
散文必须有精神
一直认为,将自己的文字按写作时间编辑成册是件冒险而愚蠢的事,所以在编辑《徐迅散文年编》时断断续续,时动时停,思想上总在不停地反复。
2019-01-16
-
叶李:一杯敬清醒,一杯敬荒凉
毛不易带着“情绪低分辨率”的表情深沉低缓地唱“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一杯又一杯不知能不能真的安慰“丧失”带来的伤感,冲淡难以拥有明天的迷惘,与尔同销今世愁,但是“一杯敬热情,一杯敬冰凉”却的确能在某种意义上描绘今天内部充满歧异与张力的文化景观以及与此伴生的情绪反应。
2019-01-15
-
我们的文学共同体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与物质生活期望同步提高的就是精神生活的期望指数。
2019-01-09
-
汪正龙:重审文学的历史维度
文学与历史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两种文化形态,两者有着紧密联系。
2019-01-08
-
当下长篇小说病相分析
在已经不算短的岁月里,我国每年面世的长篇小说的数量,都堪称洋洋大观,据有心人统计,如今,每年全国面世的长篇小说多达数千部,近来还有上万部之说。
2019-01-08
-
张慧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非虚构写作
近些年,非虚构写作成为热门话题,一方面在文学、新闻领域出现一批从事非虚构写作的记者和作家,另一方面非虚构文章经常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爆款”,这也使得一些在传统媒体中从事特稿、深度调查的记者转行到新媒体平台。
2019-01-08
-
却顾所来径:“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及可能性
今年4月,我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薄薄一册《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32开本,总共才216页,是一册精致的小书,带论战性质,目标是回应当下的社会思潮。
2019-01-08
-
不从开头写起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又言,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019-01-07
-
从小说到电影:如何建立情感共同体
1 关于“从小说到电影:艺术形式的转换与生成”这一话题,我首先想说的是,把一部优秀小说改编成一部优秀电影,难度很大。
2019-01-07
-
“中间代写作”的精神走向
内容提要:“中间代写作”作为对“70后”创作群体的概括与命名,符合他们“在路上”和“漂泊者”这两种精神气质。
2019-01-07
-
唐小林:让人无计可施的人
标题里,两个“人”中的后一位,指广东深圳的唐小林。
2019-01-03
-
姜彩燕:疾病的隐喻与中国现代文学
疾病作为一种生命现象,是和人类共始终的。
2019-01-01
-
张屏瑾:再论“摩登女郎”
“摩登女郎”这个词来自于徐霞村、刘呐鸥、叶灵凤和郭建英等一批上海现代派作家、画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创造,这个词不但迅速成为了当时大小报纸、画刊、招贴画等传媒上的流行词语,而且影响至今。
2019-01-01
-
刁克利:大众写作时代的表征与影响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现在已经是一个大众写作的时代。
2019-01-01
-
林云柯:对两种“语言学转向”的辨析
“批判理论与语言哲学”跨学科青年工作坊(2018年7月1日)上的林云柯 当我们讨论一个思想家对“语言学转向”理解和批评时,我们首先要分辨的是他到底指向的是哪一种语言哲学传统?实际上,当我们提到“语言学转向”这个概念的时候,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语言分析哲学”或者“日常语言哲学”,而是索绪尔传统下的结构主义语义学。
2018-12-29
-
谢有顺:写作无权蔑视“现在”
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四十年,中国当代文学走过了极为重要一个阶段。
2018-12-29
-
陈集益:小说创作的三个问题
就我有限的阅读,好小说各有各的好,但是我比较喜欢读带点悲悯意识、反映时代、赋予人物尊严、有想象力、幽默感的小说。
2018-12-29
-
潜入生活是写出精品力作的根本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报告文学领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篇章,有呼唤尊重科学知识的《哥德巴赫猜想》,有《抗日战争》这种战争题材的作品,有反映重大工程建设的作品《走出地球村》等,可以说,凡是重大事件几乎都有人写到了。
2018-12-28
-
周瑟瑟:“走向户外的写作”的美学诗学
从诗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手法的处理史,我总看到人类思维的技巧演变史,史前诗和现代诗的各个类型清楚告诉我,一切思维都是有差别可分的思维,一切艺术构思总是有差别的艺术构思,一切符合艺术本性的创作方式,总是有差别的创作方式。
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