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雪梅:作为一种新文类的创伤文学
对于创伤文学的文类学研究是文学创伤理论(Literary Trauma Theory)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12-27
-
陈培浩:融入象征秩序的青年主体
对于塞万提斯而言,当他让堂吉诃德上路时,他决定写的是一部骑士小说,然而,他要写的是一部反骑士的骑士小说。
2018-12-27
-
杨庆祥:小说与电影的互动生成
很高兴来参加“从小说到电影”学术研讨会。
2018-12-27
-
木叶:万物赋诗
可能,世上最能体现万有引力的是诗歌。
2018-12-27
-
赛博格的怕与爱
我们由这个世界而来,也窒息于这个世界。
2018-12-25
-
新视觉力量:突显的当代性意蕴
国产电影银幕十年“色彩缤纷”,其爆款的持续性和蓬勃的生命力,可谓是气势恢宏,也可谓波澜壮阔。
2018-12-25
-
关注和研究作家的“诗外功夫”
研究莫言,他的系列演讲、访谈、散落的作品后记、作品新版附言、打油诗,以及未曾转化为纸质文本的网络资讯和视频,都是重要参考资料。
2018-12-25
-
中国文学走出去,切忌简单迎合西方
思想者小传 朱振武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世界文学研究论坛》主编。
2018-12-25
-
使命来自于文学本身的意义
评论和期刊应成为上海文学两大品牌 陈思和(评论家) 上海的文学评论一直是海派文化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12-23
-
朱山坡:短篇小说没有问题
在谈论短篇小说的时候我们都喜欢谈些什么?一是故事,二是语言,三是意蕴。
2018-12-21
-
诗歌艺术质感与乡土美学
诗歌,是一种美学,是灵魂思考和内心感受的外部流露。
2018-12-20
-
陈剑晖:五四时期散文文体的选择与创造
曹聚仁先生在复旦大学的一次讲演中,曾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由五四运动带来文学革命的大潮流,······弥天满地,都是新的旗帜,白话文代替古文站在散文的壁垒中了。
2018-12-19
-
刘卫东:今天应如何看待“八十年代”文学批评?
1 问题的提出 2018年8月下旬的上海书展上,许子东、李陀这两位“前知名批评家”做了一个对谈,聊了很多文学和文学批评的话题,后来以《许子东&李陀:文坛要有争论,当代文学批评非常软弱》为题,发表于“凤凰网文化”(2018年8月22日),并得到广泛转载。
2018-12-19
-
方岩:“80年代”的“新时期文学”:以思维特征、主题词汇、修辞倾向为例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常用“五年”或“十年”以及这些数字的倍数这样的物理时间来作为展望、规划、控制国家发展进程的历史时间。
2018-12-19
-
曾念长:数字化时代如何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以外视角著称,具有见证时代的功能,也前所未有地扩张了文学的史诗抱负——以诗性语言来记录历史的客观进程。
2018-12-17
-
冯强:“现实主义”的当代性
今天重新讨论“现实主义”(Realism)问题,说明它仍然拥有一个观念的重要价值。
2018-12-16
-
唐诗人:文学批评与文化介入
近几年来,反思西方文艺理论、建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话语相关问题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热点。
2018-12-14
-
宋嵩:用现实主义为“80 后文学”正名
在历史、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多重因素影响下,“80 后”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曾被贴上自私、自我中心、享乐主义、缺乏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等种种标签 ;与之相应的是,自世纪之交“80 后文学”诞生之日起,对其沦为“文化快餐”的质疑与担忧之声便始终不绝于耳。
2018-12-14
-
中国文学理论的重建:环境与资源
一 20世纪曾经被形容为“理论的时代”。
2018-12-14
-
夏天:在新潮学术涌来前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老一代学者创办的杂志,那里面有他们告别历史的身影。
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