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康有为喝啤酒
来源:人民政协报 | 朱小毛  2022年07月21日08:42

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出逃。先是逃亡日本,期间游历了意大利、奥地利、荷兰、匈牙利、瑞典、丹麦、瑞士等11国。

1904年6月,康有为由瑞士辗转于德国境内,“曾入饮王酒店”,实际上是一处帐篷搭建的喝啤酒之所,康有为便考察了德国啤酒的产量和饮酒的状况:“德人以好啤酒名,制麦酒亦最有名,酒场二万五千,岁酝酿二千四百万樽,费麦九十六万吨,每吨可造酒二十五樽……平均每人饮二十加仑,天下人皆谓德人好酒。”

原来德国慕尼黑啤酒造法通俗,因而厂家颇多,制造工艺先进,并能机械化生产,且有酿造的科学配方。所以“慕啤”就成为德国一种重要的人文景观。在康有为看来,“慕啤”现象显示出高度工业化文明,有着德国文化的慕尼黑面孔,已成为象征德国富裕形象一个耐人寻味的民生符号。

那时在中国,国人对啤酒还很陌生。康有为见惯了人们“南黄北白”,酒盅一般如牛眼大小,黄酒盅虽然大些,也不过茶盅。作为初涉西方餐饮习俗的中国传统文化人,见德国人手持大玻璃杯鲸吸牛饮状,哪能不感到惊愕、诧异。他自称平生酒不沾唇,但为考察西方“六艺”,每到一国餐饮之时,免不了要与啤酒“低头不见抬头见”,因其味苦,也就浅尝辄止。但在慕尼黑尝到地道的啤酒后,却餐餐必饮,连续十天半月,竟难以记怀。从此,他已离不开慕尼黑啤酒,不喝它则味道索然,足见“慕啤”之魅力。

喝啤酒过瘾,他不吝溢美之词,作诗咏之:

啤酒尤传免恨名,

创于澎湃路易倾。

吾曾入饮王酒店,

三千人醉饮如鲸。

在康有为的眼中,德国“猫匿”(即慕尼黑啤酒)蜚声欧美,他说:“猫匿之啤酒名天下,吾遍饮欧美各国之啤酒矣,皆略有苦味,不宜于喉胃,惟猫匿之啤酒入喉如甘露,沁人心脾,别有趣味。德国人无有不饮啤酒者,其饮啤之玻杯奇大如碗,圆径三四寸,有高八寸而圆径二寸,初视骇人,全欧美所无也。”

康有为在《欧洲十一国游记》中率先使用了“啤酒”一词。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此书在中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