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与百年新文学
百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但从1921年到2021年这一百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却是划时代的壮丽篇章。
2021-11-23
-
中国哲学的故乡之旅
“先秦”仿佛是一个有着某种魔力的字眼,尤其是对于从事“三古”(中国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研究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关键词: 中国哲学2021-11-22
-
刘大先:到世界去与返回故乡
摘要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伴随着中国文化自身的地方化而衍生出走向欧洲中心普遍性的焦虑,几经曲折,这种文学交流中的单行道与等级结构依然存在。
-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文学批评应如何“剜烂苹果”
鲁迅在论及文学作品的批评问题时,曾在《关于翻译(下)》一文中写道:“希望刻苦的批评家来做剜烂苹果的工作。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1-11-19
-
以史为鉴 开拓创新
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又一次会议。
2021-11-19
-
从文学批评到批评史、当代文学批评史及其学科建设问题
一 文学批评、批评史和文学史及文学理论 在一般的、宏观的理解中,文学批评史可以或应该从属于文学史的整体范畴。
-
虚拟映像或改变文学学科定义
一般而言,文学理论都将文学定义为“语言之艺术”,认为其属于艺术门类的一种。
关键词: 虚拟影像2021-11-17
-
“文学性”问题百年回眸:理论转向与观念嬗变
摘 要 西方文论中的“文学性”问题研究历经百年,既经历了空间维度的理论转场和时间维度的理论转换,也经过了不同阶段的理论转向与观念嬗变。
-
让精神文明之光照耀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亲切会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精神文明2021-11-12
-
批评史:国家文学和制度规范的视阈
内容提要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1书稿绪言节选第三部分。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1-11-12
-
文学批评的历史感、历史判断与历史责任
长久以来,某种关于“纯文学”的想象始终影响着我们对于文学的认识,让不少人有意无意地相信,文学审美可以与历史、政治、意识形态切断联系,自给自足。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1-11-10
-
陈晓明:鸿飞那复计东西
写下这个题目,用的是妇孺皆知的苏诗中的一句,想来都很有些惭愧。
-
努力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2021年第20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 精神生活2021-11-09
-
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文学大有可为
2009年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中国是主宾国,中国作协组织一批作家前往,我也忝列其中。
关键词: 传统文化2021-11-08
-
重建理性化和公共性的文艺生态
数字时代,我们不仅实现了文学、美术、电影、电视等传统文艺形式的数字化,而且改变了文艺消费的基本形态。
关键词: 文艺生态2021-11-03
-
从早期书写探求中华精神文明史
中华民族的早期书写,包括文字和图像符号在内,不仅仅是对物质文明史的简单记录,而是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人类早期的文化记忆,是对生活的理解,对宇宙的观察,是中华文化知识谱系的建构。
关键词: 中华文明2021-11-01
-
“批评的历史意识—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登
10月14日,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联合主办,文艺研究杂志社、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管理处承办的“批评的历史意识——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关键词: 文艺评论2021-11-01
-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使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样式、中国内涵和中国魅力;就是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过程中紧紧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成果具有突出的现代性活力和文化延续性张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包容性、开放性与当代性。
-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科学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更多
星辰与家园:中国科幻文学的探索与守护
科幻文学不仅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认识世界、与自我对话的途径。愿同一星空下的我们,可以乘科幻长风,去探索星辰大海,去洞察自我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