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路学恂:纪念先父诗人纪弦

      父亲是1948年首先将现代诗传送到台湾的播种者,重要的推广者。

    2023-08-04

  • 赵萌:走近最可爱的人

      历经3年艰辛,终于见到了《走近最可爱的人——李蕤赴朝家书日记》(李蕤著、宋致新编,下文简称《家书日记》)一书的出版,真是可喜可贺!在书的封底,看到我的名字以特约编辑的身份出现,不禁想起我与这部书稿的点点滴滴。

    2023-08-04

  • 赵家璧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奠基:逐鲁迅而居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出版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以下简称《大系》),1935年至1936年在上海先后出版,第一辑共10卷。

    2023-08-03

  • 汪曾祺教子

      与汪朗先生一起参加过许多次活动,不管是因《汪曾祺全集》还是《汪曾祺别集》,或者是汪先生的纪念日什么的,多次听他讲父亲的故事。

    2023-08-03

  • 范用未完成的书稿《我的创刊号》

      今年是范用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汪家明先生以新著《范用:为书籍的一生》(三联书店2023年7月出版)来纪念这位杰出的出版家。

    2023-08-03

  • 老舍的温婉

      1918年7月,老舍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直接被京师学务局委任为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长。

    2023-08-03

  • 红城·鱼街·马福兰——海丰之行兼怀聂绀弩

      在聂绀弩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我决定沿他当年的足迹走一走,首选了粤东海丰。

    2023-08-02

  • 逝者如斯:冯天瑜先生小记

      得知冯天瑜先生因感染新冠于二〇二三年一月十二日十点四十一分仙逝,不禁悲从中来。

    2023-08-02

  • 金岳霖:逻辑很好玩

      谈及金岳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对才女林徽因绅士般的感情。

    2023-08-02

  • 丰子恺结缘梅兰芳

      丰子恺第一次见梅兰芳,是在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一家剧院里。

    2023-08-01

  • 沈从文创作前的知识储备

      由于很早沈从文就出版了有趣且周详的自传,他的学历,很多读者都较为熟悉:“小学”。

    2023-08-01

  • 周伟励:读书记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读书这事“兹事体大”。

    2023-07-31

  • 欧阳予倩:出入中西,熔裁新旧

      原标题:出入中西,熔裁新旧 ——欧阳予倩《宝蟾送酒》与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戏曲改革 自晚清兴起的戏剧改良风潮,到新文化运动达到极致,一度出现完全以西方主流戏剧Drama为标准、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戏曲的呼声。

    2023-07-31

  • 蹇先艾与闻一多:诗歌创作交往及影响考论

      在闻一多1920年代尝试新诗格律化的时候,来自贵州的蹇先艾是他的一个跟随者,也是一个诗歌圈子里的同道者。

    2023-07-28

  • 《世纪》杂志诞生记

      《世纪》杂志诞生30周年了!这份集文史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身的双月刊杂志,能够在众多文史杂志之中屹立30年之久,不由让我想起了杂志的两位卓越的创办者:一位是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战地记者,时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萧乾先生;一位是著名的出版家,时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王国忠同志。

    2023-07-28

  • 走进臧克家故居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为这首《有的人》,读书时的我认识了诗人臧克家。

    2023-07-28

  • 唐宋诗人爱题壁

      近期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为唐诗又带了一波新流量。

    2023-07-27

  • 郁达夫点拨刘开渠

      著名作家郁达夫引导刘开渠走上雕塑艺术道路的故事,广为流传。

    2023-07-27

  • 郑振铎酷嗜旧书

      叶圣陶为郑振铎的《西谛书话》作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振铎喜欢旧书,几乎成了癖好,用他习惯的话来说,‘喜欢得弗得了’。

    2023-07-27

  • 陆春祥:读书堆及其他

      癸卯春末,应友人蒋志明邀请,往上海金山区亭林镇他老家一访,他带我去的第一个点是顾野王的读书堆。

    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