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度论文奖“博士生奖”访谈——夏寅:现代期刊是文字肌理的构成要素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夏寅 陈泽宇   2022年07月08日11:0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学术刊物。近十年来,《丛刊》设立年度论文奖,坚持政治性、学术性、前沿性的统一,奖掖文学研究佳作,为刊物的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自2021年度起,《丛刊》在年度评奖中设立“博士生奖”分项,从在读博士乃至硕士的论文中择优评选,旨在鼓励学界青年才俊的研究与批评,并进一步为青年学者和青年批评家搭建相互学习、相互砥砺的学术平台。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李敬泽表示,“《丛刊》对青年研究者的探索满怀期待,过去一向如此,今后仍将如此。”

经过《丛刊》执行编委、责任编辑的推荐和评委的投票,共有7篇论文获得《丛刊》2021年度论文奖,其中苏心、夏寅获得“博士生奖”。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夏寅凭借《〈语丝〉体制之形成与北京的报刊出版——关于“同人杂志”与“小周刊”》(《丛刊》2021年第5期)一文获奖,在接受中国作家网采访时他表示,获奖极为惊喜、深感鼓舞,希望未来能继续对现代文学的生产方式及其文献学特点等问题一探究竟。

中国作家网:夏寅你好,首先祝贺荣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度论文奖。作为首次获得丛刊年度论文“博士生奖”的获奖者之一,有什么感受?

夏寅:谢谢!作为《丛刊》的忠实读者,同时也是这一学术领域的新手学徒,一篇“习作”能受到《丛刊》垂青,并授予“年度论文奖”,我也有幸得以成为第一届“博士生奖”获得者,在我自然是极为惊喜和深感鼓舞的事。这不单是对我个人成绩的肯定,“博士生奖”的设立显然更有提携后进、奖掖初学的厚意。在现行学术评价体系下,在校生的学术发表往往受到许多有形无形的限制。《丛刊》长期为他们有价值的学术创见提供展示园地,无疑是目光长远又很有人情味的举措。

获奖作品《〈语丝〉体制之形成与北京的报刊出版——关于“同人杂志”与“小周刊”》

(刊发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5期)

中国作家网:你的获奖作品是《〈语丝〉体制之形成与北京的报刊出版——关于“同人杂志”与“小周刊”》(《丛刊》2021年第5期),请向读者简单介绍下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写作过程。

夏寅:《语丝》是1920年代中后期重要的同人刊物,也是周氏兄弟等新文化人当时活动的主要平台,向来深受关注,已有许多优秀的前研究。这篇小文章试图较为具体地回答这份同人杂志何以恰于此时(1924年11月)诞生,又何以以这样的形制诞生的问题。相对而言,前者是传统的文学史话题,将其置于新文化人的办刊传统以及北京特殊的政治舆论环境之中,或可得到一些新的认识。后者则因聚焦于《语丝》的开本、版面、栏目、装订等要素,需要调动一些常规文学研究不大熟悉的出版史、印刷史知识,对孙伏园等早期新文化编辑的办刊理论与实践作一番钩沉,多少让人产生一丝新鲜感。季剑青老师曾要言不烦地说,这篇文章“从物质文化的视野,梳理《语丝》作为‘小周刊’在形制上与日报副刊及其他同类杂志的渊源和异同,揭示出其外在形制与文体风格之间的关联,丰富了我们对具体历史语境中决定现代报刊之面目的多重结构性要素的认知”,已将旨趣揭发无馀。应当补充的是,对于这一学术思路,拙作还只是一次初窥门径的尝试。

《语丝》(图右为创刊号首页)

中国作家网:你在学术领域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哪一块?博士论文打算聚焦什么内容?

夏寅:以目前的能力和学养,还很难说形成了什么独到的关切。不过对于现代文学的生产方式及其文献学特点,以及随“新文化”的流播而在各知识、文化领域引发的资源整合与秩序重组,我都很有一探究竟的兴趣。未来的论文选题,大概也将从中产生。

夏寅,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

中国作家网:有哪些作家作品参与着你的精神建构?已经注意到你关于刘半农、张爱玲的文章,为什么选择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当然也可以谈谈其他人。

夏寅:米兰•昆德拉和夏目漱石的部分小说,以及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作家作品,在我的“阅读史”上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究竟它们是造成了我的“未有”,还是加固了我的“已有”,恐怕很难分辨。中国作家中,我对张爱玲的性情和她看待文学的方式有特别的亲近感,也尝试做过自觉不甚成功的研究。后来在导师王风老师指导下,逐渐体会到与类型不同而各有魅力的研究对象相照面的乐趣。现代中国或许没有太多足够优秀的作品,却实在有许多足够有趣的人。刘半农作为其中之一,却因资料和方法的限制,尚未得到全面有效的认识,不免令人遗憾。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中国作家网:你和北大已经相伴多年,对你而言,北大意味着什么,有着哪些影响?

夏寅:长期身在此山中,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或者离开之后能看得清楚些。近期的体会是,除了在校史上积累下不少可供调用的驳杂能指,它给了我们很多的包容。对于眼下在这里读书生活的人,实在难能可贵。

中国作家网:学术生活之外,日常还有哪些爱好和乐趣?

夏寅:喜欢非学术的阅读和闲聊。如果不以阅片量为标准,也算得一个热情的影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