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件被误判为勒方锜所书的陶方琦信札
来源:文汇报 | 贺宏亮   2022年09月13日07:55
关键词: 名人手迹

壬寅初夏,友人赐下韦力著《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一册。长夏得暇,开卷拜观。首篇为“勒方锜致邵友濂”,学习中检索了一些资料,发现这封信札的作者并非勒方锜,而是另有其人。

此札图版(图①)和释文如下。

图①

小村三哥大人左右:

前奉到寄卷一册,适因婴寒,卧病旬余,顷已阅毕,先行寄呈。不知前课卷已发出否,此卷颇博赡,惜少裁制,然斋中亦高才生也。弟伏腊故园极所系念。彭芍丈以局事羁縻,尚不得归,为之心惄。仲葊家兄到沪否?抑反越诣葬否?久不得其寄字,甚念之。寒夜呵冻。不恭。敬请

勋安,无任依溯。

世弟制方锜叩首

潘景郑题记中云,“此札上署款小村者,未知何人”。韦力则在“笺释”中认为“此小村为邵友濂”。2020年12月,《文汇报》“文汇学人”版刊出《潘景郑也写错的“苔岑”》一文指出:

“仲葊家兄到沪否?抑反越诣葬否?久不得其寄字,甚念之”,其“葊”与“葬”字似都不确,“诣葬”似乎也不词。鄙见此二字实即同一字而书写有异,看字形疑即“蒯”字之异写。姑就以“蒯”字为说,“仲蒯家兄”应即这位“小村”的二兄......以我这种理解,此笺的“小村”就不太可能是邵友濂了。因为看到一条材料,说余姚人邵灿有三子,长子邵曰濂,官至太堂寺正卿,次子早殇,三子即邵友濂。

按照书仪“家兄”是自称,而不是对人称。此札“家兄”是写信者自己的亲戚。且提及家兄“反(返)越诣葬”事,与写信者署款中“制”字正相呼应,与受信人邵友濂毫无关系。

我细读了书中提供的一些资料,又生另外的疑窦。一是勒方锜(1816—1880)比邵友濂(1841—1901)大整整25岁,称邵为“三哥”不合常理;二是札中提及彭芍丈即彭祖贤(1819—1885),与勒属同辈且还小三岁,被勒称为“丈”,也不合常理。第三,我查找到勒方锜的字迹,与本札比较,差别太大。

图②

这封信札的署款非常个性化(图②),绝大多数人会认为署款是“方行”或“等行”甚至“方乃”。我颇为怀疑,此札裱件外某处或有“方锜致小村”之类的附识,潘景郑也是看到后才联想到勒方锜。我把此札和一些疑问发给了王家葵教授。他给出了一个可谓“灯下黑”的线索——此札花笺上有木板水印的字迹——“守如上言”和“麓云仙馆主人自制笺”!

我先检索“守如”。只查到清代有一位不太出名的画家金鸿保,但金氏书法与本札的书法,显然不是一路。再查“麓云仙馆主人”,发现有一位湖南郴县人陈守愚,曾于清光绪八年(1882)在宁乡刻过《麓云仙馆图题咏集》一卷。湖南话中,“守愚”和“守如”是完全相同的读音。因此,这件“守如上书”花笺的制作者为陈守愚无疑。

检索《麓云仙馆图题咏集》中作者诸人,赫然发现其中有一位“陶方琦”者。陶方琦(1845—1884),字子缜,一作子珍,号湘湄,浙江会稽(今属绍兴市)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出督湖南学政。再检索其家族信息,发现陶氏兄弟有陶方琯伯英、陶在铭仲彝、陶祖培少贯、陶方琦子珍、陶在恒南常等,均名噪一时。

图③

《潘景郑也写错的“苔岑”》一文中谈及的疑字,并非“蒯”字之异写,而是与“彝”字笔画和书写大体相同(图③)。先前未能被认出的那位“仲?家兄”,定是陶在铭(仲彝)无疑。

陶方琦研究许慎和“说文”,撰有《许君年表考》。我在去年7月长沙举办的“舜水湘波——晚清湖南学政与书院文献展”中,查到陶方琦致朱逌然信札一件,与致“小村三哥”札喜用“篆化”之古写的字例非常类似。

至此,致“小村三哥”札的书写者真相大白:乃是会稽陶方琦。

陶氏于光绪五年(1879)四月任湖南学政,其使用的“守如上言”花笺,应是当地文友陈守愚所赠。光绪六年(1880)六月,他因母丧守制卸任返乡。札中有“弟伏腊故园极所系念。彭芍丈以局事羁縻,尚不得归,为之心惄。”云云,意思是他很想回乡,但湖南巡抚彭祖贤以“局事”(修通志局之事)相“羁縻,尚不得归”。因此,这封信札是陶方琦在光绪六年六月卸任之前所写,据札中“适因婴寒,卧病旬余”“寒夜呵冻”等语,知此札系年当为光绪五年末到六年初之间。

继续查探陶方琦信息。在《清史稿》中有关于陶方琦的记录,附于李慈铭之后。陶方琦于光绪六年六月回乡守制,光绪八年秋受湖北巡抚彭祖贤聘请,任《湖北省通志》总编修,继续从事“局事”。陶方琦在服母丧丁忧期满后,于光绪九年(1883)秋入京复职,不料同年十二月间(1884年1月),突然染病,于北京寓所辞世。

韦力认为“此小村为邵友濂”,未给出论据。遍检此札的各种信息和参考材料,暂未找到陶、邵二人直接交往的证据,但可补充旁证如下:一是彼时号“小村”者,除邵外尚未见到其他人。据《余姚邵氏宗谱》,“友濂”下写明:“元熙继子,行三”。与“三哥”相符。二是陶方琦询问“仲彝家兄到沪否”,查邵友濂行迹,此年为苏松太道道台驻守上海。第三,陶、邵二人有共同的友人樊增祥。第四,札中言及“课卷”事,邵友濂曾参与上海格致书院(创建于1874)的教学和正课命题,“课卷”事可能指此。总之,除非有其他过硬的材料证实“小村三哥”另有其人,我同意韦力的看法,“小村”为邵友濂。

更进一步,还可谈谈鲁迅与邵洵美的关系。同治六年(1867),浙江乡试中式的山会籍27人中,有陶方琯、陶方琦,鲁迅的祖父周福清,以及周福清的妻弟孙琥铭。而陶方琯、陶方琦的小妹又是孙琥铭的长媳。陶方琦与邵友濂是世交平辈关系,与周福清是同年、姻亲关系。因此,周福清的长孙周树人(鲁迅)和邵友濂的长孙邵洵美其实也是同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