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2011年10月18日,10多位来浙江绍兴参加“鲁迅与现代文化·现代中国”暨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中外鲁迅研究学者,发起成立了“国际鲁迅研究会”。此后10年间,鲁迅作品在海外传播与研究逐渐告别零散化、区域化,呈现出体系化、跨国化的新特点。鲁迅作品日益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顾彬主编的德文《鲁迅选集》
韩文版《鲁迅全集》
多语种译本不断出版再版
近10年来,外国出版机构再版了一系列鲁迅作品译本。在国际鲁迅研究会推动下,一些语种的鲁迅作品集得以重新出版。2015年,国际鲁迅研究会与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等机构合作举办鲁迅研讨会。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为此与瑞士联合出版社合作,将德国波恩大学教授顾彬主编的德文《鲁迅选集》再版,这是该书在1994年出版后首次再版。此后,为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副教授罗季奥诺夫将此前俄罗斯翻译家从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中所翻译的21篇小说和散文重新校订,并撰写了关于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的“序言”,编辑成《鲁迅:阿Q正传》一书,由俄罗斯海波龙出版社在2016年出版。这本书是1992年后,俄罗斯出版的第一本鲁迅作品选。此外,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教授哈赛宁对鲁迅作品的阿拉伯文译本进行校订,并撰写了介绍鲁迅生平及鲁迅作品在非洲传播与影响的“序言”,编辑成《鲁迅短篇小说选》,由埃及图书总局出版社在2016年出版。这本书是埃及乃至阿拉伯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唯一一本鲁迅短篇小说选。以上3种外文译本的问世,凸显了鲁迅作品在海外恒久的生命力。
外国出版机构在过去10年间还推出了一批新译本,这些新译本多由熟练掌握汉语的外国鲁迅研究学者从中文直接翻译而来,在推动鲁迅作品走向海外读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法国鲁迅研究学者魏简将新翻译的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与自己此前翻译出版的鲁迅小说集《彷徨》(2004年)和《呐喊》(2010年)合在一起,由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了《鲁迅的小说和散文诗》一书,还出版了电子书。这本书首印800册已销售完毕。该书具有很强的学术色彩,包含译者引言、注释、作品分析、后记等内容,显示出魏简的研究水平。由于该书由魏简独立翻译,有效避免了多人翻译导致的内容前后不统一的问题。2017年,印度尼赫鲁大学海孟德教授首次将鲁迅作品《野草》直接从中文翻译成印地语,由印度通用图书公司出版了《野草》的印地语、英语对照本。此后,海孟德又将《狂人日记》直接翻译成印地语,由印度通用图书公司在2018年出版。这两本译作在出版后分别举行了相关学术研讨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鲁迅作品在印度的影响。在拉丁美洲,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出版社和该校孔子学院合作将《朝花夕拾》翻译成葡萄牙语,以中、葡对照的方式于2021年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韩文版《鲁迅全集》的出版。2007年,刘世钟、李珠鲁、洪昔杓、李宝璟等12位韩国学者(其中多位是国际鲁迅研究会成员)组建了“鲁迅全集翻译委员会”,经过11年努力,终于在2018年4月将《鲁迅全集》从中文直接翻译成韩文,由韩国绿雨出版社出版。这是《鲁迅全集》继日文版之后在国外出版的第二个外文译本,有力推动了鲁迅作品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洪昔杓介绍:“韩文版《鲁迅全集》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与2005年版《鲁迅全集》为底本,参照2005年版进行详细注解,并根据韩国读者的实际情况予以调整。”韩文版《鲁迅全集》首印1000套销售完毕后,在2019年又再版了第1-10卷。
聚焦鲁迅的世界影响
近10年来,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鲁迅研究学者出版了一些颇有水准的研究著作,推动世界鲁迅研究走向深入。
东京大学藤井省三教授是日本鲁迅研究第三代学者中的领军人物,他撰写的《鲁迅》一书在2011年由岩波书店出版后,首印2万册很快销售一空,该书电子版也销售至今。这本书不仅梳理了鲁迅在绍兴、南京、东京、仙台、北京、上海等地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实践,还从跨文化角度,用“日本与鲁迅”“东亚与鲁迅”“鲁迅与现代中国”等章节,分析了鲁迅作品在上述地区的接受情况与产生的影响。《鲁迅》引起多国研究者重视,陆续出版了韩文和中文译本(中译本名为《鲁迅的都市漫游》)。洪昔杓教授是韩国中青年鲁迅研究学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不仅参与《鲁迅全集》韩文版的翻译工作,而且在近几年陆续出版了《近代韩中交流的起源》(2015)、《鲁迅与近代韩国》(2017)、《韩中文学对话》(2021)等学术著作。它们都涉及鲁迅作品在韩国的传播与研究,比如《鲁迅与近代韩国》一书以与鲁迅有过交往或翻译、研究过鲁迅作品的吴相淳、柳树人、梁白华、丁来东、金台俊、申彦俊、李陆史、金光洲、李明善等韩国人为中心,用新发掘的史料指出,鲁迅是这些韩国近代知识分子重要的精神资源。这本书是鲁迅对韩国近代知识分子影响这一研究课题的集大成之作,充分显示出韩国鲁迅研究的水平。
除专著外,一些论文集聚焦鲁迅在某一国家、某一地域的接受情况,凸显出鲁迅的世界影响。
2016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陈顺妍教授与她的学生张钊贻教授编辑的《鲁迅与澳大利亚》一书出版,收录了澳大利亚鲁迅研究学者以及曾在澳大利亚工作过的各国鲁迅研究学者所撰写的论文20多篇,一定程度上勾勒出澳大利亚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017年,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副校长王润华教授与人合编的《鲁迅在东南亚》一书由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出版。该书按国别划分章节,从文学、政治、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鲁迅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影响,介绍鲁迅作品被翻译成马来文、印尼文的概况,并附录了《鲁迅与东南亚的相关专著与单篇论文、翻译出版品及大专学位论文目录》。可以说是学术界首次较大规模搜集、整理鲁迅作品在东南亚国家传播与研究的文献资料。该书不仅总结历史,还提出构建“东南亚鲁迅学”的设想,进一步推动了鲁迅作品在东南亚各国的传播与研究。
国际学术交流密切
近10年来,国际鲁迅研究会先后与印度、美国、韩国、德国、奥地利、马来西亚等国有关机构联合举办了多次鲁迅研讨会,有力推动了鲁迅作品在上述国家的传播与研究。
2013年4月5-6日,国际鲁迅研究会与哈佛大学东亚系、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及哈佛燕京学社等机构联合举办了“东亚与鲁迅”研讨会,来自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的29位学者在会议上发表了鲁迅研究论文,重点讨论了鲁迅在东亚及东南亚各国的影响。这次会议不仅是哈佛大学首次为一位中国现代作家举办研讨会,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举办的首次鲁迅研讨会,有力扩大了鲁迅在世界中国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主席王德威为配合会议,特地为该校东亚系的博士生开设了“东亚与鲁迅”课程,10多位博士生以此为题撰写了课程论文,促进了外国青年学者对鲁迅的关注。
2016年7月2-5日,国际鲁迅研究会、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共同举办的“鲁迅:东西方科学文化的对话”学术研讨会在德国诗人海涅的故乡杜塞尔多夫市举行,来自中国、德国、韩国、日本、印度、奥地利、丹麦、葡萄牙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不仅在鲁迅史料研究领域有新发现,而且对鲁迅思想和作品的研究有所深化和拓展。本次会议是德国时隔30年再次举办关于鲁迅的研讨会,对推动德国乃至欧洲的鲁迅研究,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鲁迅重视各国之间的“文字之交”,希望通过文学作品的翻译来促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可以说,鲁迅是现代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字之交”的先驱,鲁迅作品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他通过创作描摹现代中国,通过翻译把世界文学介绍给中国读者;而世界各国的汉学家、翻译家又通过鲁迅走近现代中国,将这位中国文豪带到五洲四海的读者面前。
(作者系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国际鲁迅研究中心研究员)
- 《鲁迅的七堂语文课》:名师谈如何给中学生讲鲁迅作品[2022-11-03]
- 重读《铸剑》:复仇与志爱[2022-11-02]
- 作为诗人的鲁迅:诗与思想的艺术[2022-11-01]
- “再三赐予援助” —— 也谈蔡元培与《鲁迅全集》[2022-10-27]
- 重读《风筝》:论宽恕的时间[2022-10-24]
- 《自由谈》杂文与鲁迅的“都会革命观”[2022-10-21]
- 鲁迅逝世86年,在这些书中阅读“大先生”[2022-10-20]
- 为什么说鲁迅个人史的秘密藏在这本书里[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