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言尘的头像

言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5/25
分享
《六横山》连载

第三十一章 浙东第一功

周小宽在横山的那个山洞口焦急地张望着,张望了好一会儿,才看到垂头丧气的张阿其、李大们,却看不到马金映的身影,周小宽知道营救行动失败了。

进了山洞后,张阿其们都无语,周小宽想问却不好开口,也无语地看着他们。

等了一会,张阿其开口了:

“小宽,马老师可能牺牲了,我们营救失败后,在海上听到了二声枪响。”

周小宽一听,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想起了自己和马金映相处的点点滴滴,多么好的一个女人,不仅对自己家有恩,对全村的人也有恩,给了穷人们美好的希望,也点燃了自己这些年来近乎麻木的习惯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心,让自己充满了一腔改变穷人的生活、让穷人们翻身得解放的热血,然而这个给他希望的人却牺牲了。

失去了马金映,仿佛失去了一盏指路明灯,自己以后怎么办?怎么办?

悲伤了许久,周小宽回转了过来,想到了还有一大批无辜的被抓的村民,这些人该不会有事吧?

因为没有抓到土匪,也是一时气极,为了出口气,邬悦鹏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抓了这些村民。

但是他不敢造次,不敢激怒村民们,想想年初暴动的事情就后怕,他希望自己的任上,能够相安无事,不要重韬王根魁的覆辙。

所以马金映押走后的第二天,所有被抓的村民都放了回来,同时他让这些村民传话给农会的积极分子,不要再搞什么打土豪的事情了,只要不再搞什么类似“革命”的事情,就既往不咎。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很多村民也是怕了,再加上周小宽、刘阿来他们没有组织、斗争的经验,以前的运动,就如一片瓦片在横山村河塘的水面上划了一下,溅起了几片水花后沉入了河底,横山村又平静如初。

周达泰也慢慢地又开始神气了起来,九架屋内又开始弥漫以前的味道了,特别是俞春香对家里的佣人们更是变本加厉,经常能听到她的大呼小叫的声音。

虞菊花被九架屋辞退了,整天呆在家里唉声叹气,也不去干活,埋怨周小宽不该带头搞什么农民运动,还没神气几天,又被打回了原形,本来和九架屋关系还算不错,现在成了冤家路窄的仇人似的。

周大宽听着虞菊花的数落,有时候还会插上几句,什么穷人就是穷人的命,还能成什么气候等等。

周小宽看着虞菊花逐渐隆起的肚子,看着哥哥嘲笑的模样,也不争辩,整天是沉默不语,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都在田地里干活。

本想去横山街走走,为了安全起见,也只好作罢。

一直忙碌到了秋收以后,周小宽才算在家呆的时间多了一些,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向周达泰缴租以后,家里留下了一些粮食,阿旺嫂挺高兴的。

收成不错,周达泰的九架屋内也是喜气洋洋,他很庆幸今年这么好的收成,穷鬼们的闹腾歇菜了,不然这好的收成就不属于自己的了。

高兴之余,为了庆祝一下,周达泰的戏瘾子又上来了,请了刘阿来到九架屋唱横山走书,虽然说刘阿来带头闹事的那些日子,搞得自己灰头土脸,但这刘阿来的走书确实很好听。

走书在大堂前内开唱,刘阿来和他的师傅王阿定在临时搭起的舞台上,唱了起来,他们唱的走书是《浙东第一功》。

戏台上放了一张桌子,刘阿来和王阿定分坐桌子的左右两边,刘阿来坐在左边,手持一把折纸扇,桌子上放着一个醒目,又称堂木,刘阿来作为主唱,也叫作上手,王阿定坐右边,拿着竹制的笃鼓和尺板,尺板又名拍板,王阿定作为副手,又称为下手。

此走书说得是一百多年前的1861年11月到次年的2月,洪秀全的太平军在横山几个当地人的引领下,攻占横山岛,在横山民团土炮等的狙击下,几次冲锋被打退后溃退至外塘泥涂中,正值涨潮,被淹杀、擒杀多人,太平军终未占领横山的故事。

此战之后,一个曾从钱塘避战乱于横山附近岛屿,后官至光绪朝的内阁学士,在礼工刑户吏诸部当过侍郎的名叫孙饴经的人,闻听横山民团大败了“长毛”,大喜,认为此岛民风彪悍,其力可用,就前来募军,劝说横山民团举旗结营,兵出小岛,征讨太平军。

但是,横山的民众对出岛征战似乎不是那么的感兴趣,孙饴经虽见应者廖廖无几,但为战情感奋,在民团和太平军拼杀的那个叫平岩潭的小山岗的一块摩岩上挥笔题下了“浙东第一功”的大字,这五字每字字高0.48米,宽0.4米。

这走书的曲名就取了孙饴经题字的《浙东第一功》。

因为这部走书是刘阿来的师傅王阿定刚编排出来的,今天是第一次开唱,大家听着很新鲜,居然横山还有这样一段历史,听得是津津有味。

看着刘阿来时而拍下醒目,由唱改说,时而从座位上起来,走动身姿,手挥折扇,周达泰也是听得摇头晃脑,特别是听到太平军的下场,口中是喃喃有词:穷鬼造反,没有好下场!穷鬼造反,没有好下场!

刘阿来说唱到太平军的下场时,是悲愤至极,因为他的祖师傅,也就是横山走书的第一代传人曾经参加过太平军,太平军战败后有家不能回,流落街头乡野,以唱书为生,生活艰难。

同时又想到自己参加的二次农民反抗的斗争,都告失败的结局,唱得越发的悲怆。

周小宽在家里,听着刘阿来从九架屋传来的唱书,也是深深地被感染了。

这些天他沉默不语,把一腔的痛苦埋在了心里,唯有不停地劳作中,似乎才能减轻自己心中的痛苦。

今天刘阿来的唱书,也让他从太平军的起义失败联想到了自己参与的二次斗争的失败,特别是想起了父亲周阿旺的牺牲和马金映的牺牲,禁不住哽咽了起来。

“爱格冷冷吆,爱格冷冷里冷爱冷里爱格冷冷吆,刘佳满嘛赶过洋,曹忠来嘛斩肉酱,徐沛全嘛屋翻向。”

唱到最后,刘阿来唱出了流传在横山的民谣,这个民谣把引领太平军攻打横山的三个乡民刘佳满、曹忠来、徐沛全的下场做了个交代。

原来刘佳满被赶出了横山岛,曹忠来被乱刀砍死,徐沛全的家产都充了公。

周小宽从马金映的地方也听到过太平军的土地政策,太平军建立太平天国以后,提出了“薄赋税,均贫富”的口号,而且还有什么田亩什么的制度,跟上段时间农民协会做的事情很多是相似的,因此太平军应该说是来解放横山的,是让穷人过好日子的,如果太平军真的占领了横山岛,给横山的人民带来福音的话,应该也是一件好事,那么引领太平军进岛的三个乡民也就是有功之臣了。

他不禁为这三个乡民的遭遇而唏嘘,也为自己没有带领村民们反抗成功而唏嘘。

还有没有这样的希望呢?此时周小宽更加的想念马金映。

马金映真的被打死了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