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言尘的头像

言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7/23
分享
《六横山》连载

第四十九章 说唱张苍水

于是马金映把那天周凌东提醒日本鬼子马上要射击了,叫他们赶快跑的事情告诉了周达泰。

说完后,马金映对着周达泰说。

“周老爷呀,幸亏你儿子的提醒,不然我们那些人就被日本鬼子射杀了。”

“哦,有这回事,这臭小子还算是良心发现,可是他为什么要去当汉奸呢?”

“周老爷,少爷也许有苦衷呢。”周小宽接上话头说。

“我就想,少爷这样一个善良、勇敢、正直的人怎么会去当汉奸呢?”周小宽又接着说。

“哦,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周达泰不禁皱起了眉头。

想了一会,周达泰突然一拍大腿。

“你看,你看,我把正事给忘了。”

“阿其呀,我呢,想邀请你们到九架屋去住。”

“这使不得,周老爷,我们这些泥腿子,脏汉子住你那不合适,会把你们九架屋糟蹋的。”

“阿其,是这样的,实不相瞒,被日本鬼子这么一闹,现在九架屋空的房间很多,里面觉得阴森森的,我想请你们住到我们九架屋去,去去阴气,再说那边的条件也好些,比这庄穆庙强多了,你看怎么样?”

张阿其沉吟了起来,旁边的马金映说。

“阿其哥呀,我看好,你们分一部分人到九架屋去也好,这里庄穆庙住着确实也拥挤,而且都漏风,冷得很。”

马金映曾经住过这里,自然知道庄穆庙其实是不适合住人的。

“你们也可以在那边住一个冬天,等天气暖和了,再撤出来也行。”

马金映又接上了一句。

张阿其一听,觉得有道理。

“周老爷,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我们先去住一段时间看看吧。”

“好,阿其,那就这样定了,我叫人收拾收拾。”说完,周达泰就回去了。

周达泰走了以后,马金映和周小宽、张阿其、刘阿来针对这次浩劫过后村里的现状,商量起怎么改变这种状况的对策来了。

大家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鼓舞士气,怎么鼓舞士气呢。

“还是让阿来再唱一场走书吧!”周小宽提议。

“这个好,阿来。”张阿其说。

“阿来哥,有没有问题呀?”马金映问。

刘阿来想了一会,说:

“好,我和我师傅唱一场关于张煌言张苍水反清复明的走书吧,这张苍水和岳飞、于谦被并称为‘西湖三杰’,他和我们六横山也是颇有渊源的。”

马金映一听好,这很好,她也听说过张苍水的故事,据说坚持反清复明将近二十载,是驱除鞑虏的硬汉,现在这日本鬼子正侵占着我们的国土,不就是像清朝的蛮夷一样侵占当时的中原一样吗?

唱这出书,肯定能鼓舞大家的士气,让大家能同仇敌忾地重新焕发抗击日寇的斗志。

她把张苍水的故事大致地和周小宽和张阿其说了一下,他们俩人也觉得好。

计划妥当,一天晚上,一场隆重的横山走书在庄穆庙前的一片空阔的场地上开唱了。

游击队员们在空旷的场地周围燃起了几堆篝火。

六横山有句顺口溜“五角星,亮晶晶,阿来唱书最好听”,听说刘阿来又要开唱了,村里的人几乎都来了,本来空阔的场地一下子坐满了人,火光下黑压压的一片。

刘阿来来到戏台的中央,向台下的观众鞠了一躬,开口说道:

“各位乡民,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要唱的曲目是《煌言驱鞑虏,六横见忠魂》!”

话音一落,鼓掌声、喝彩声顿时响了起来:

“啪啪啪!”,“啪啪啪!”

“好!”,“好!”,“好!”

还未开唱,气氛已经起来了。

“哎格冷登吆,哎格冷登吆,今日唱唱张苍水哎--,哎格冷登吆--”刘阿来的师傅王阿定打着笃尺,开唱了起来。

“啪!”地一声,刘阿来的静木在桌子上一敲,王阿定的唱声戛然而止。

刘阿来手拿折扇,在座位一尺见方的地方,边迈着方步,边说将了起来。

张煌言,此乃何人?

他乃是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字玄着,号苍水,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1645年(清顺治元年、明弘光元年)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

说着说着,刘阿来把折扇一划,“肃”地一声,折扇张了开来。

话说1645年(清顺治元年、明弘光元年),清军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宁波城中文武官员有的仓惶出逃,有的策划献城投降。二十五岁的张煌言,挺身而出,投笔从戎。当时,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率众集会于城隍庙,张煌言毅然参加,倡议勤王,集师举义。并奉表到天台请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授翰林修撰。后清军破钱塘,随鲁王逃至浙闽沿海,入据舟山。

刘阿来把张苍水随明鲁王为什么入据舟山的情况说了个详细后,唱了起来。

“哎格冷登吆,苍水进入来舟山,屯兵演练抗清贼,抗清贼--。”刘阿来唱完,喝了一口水,顿了一会,台下的观众有的伸直了脖子往台上看,等着刘阿来的下文。

稍等片刻,刘阿来又继续说将了起来。

1646年(清顺治三年、明隆武元年),鲁王进了舟山以后,因为南明内部派系林立,这派拥鲁王,那派又支持唐王等等,隆武帝所封肃虏侯的舟山总兵黄斌卿心里拒绝接纳鲁王,处处提防着鲁王和他带来的队伍。

无奈之下,为了避免黄斌卿的节制,鲁王带着张苍水及其队伍到了东靖县城,听说东靖县内有一个大岛叫六横山的,地沃民富,即带队伍渡船来到了六横山。

到了六横山,果然如传说的那样,鲁王甚是欢喜,即吩咐张苍水寻找操练士兵的地方,张苍水带人找遍了六横山,最后在横山东南角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山岙,此处背靠横山,三面环山,靠近六横山的中心横山街,南面有一大片广阔的田野,一马平川直通海边,交通非常便利,看上去民风也非常的淳朴。

张苍水陪着鲁王看了这个地方,鲁王也甚是满意,即刻选址,挖井填土,建造了大小二个教场,供士兵们操练。后来这个山岙就被称为了教场村。

下面的观众们听到这里,窃窃私语,原来东岳宫所处的村庄地名是这样来的。

“哎格冷登吆,鲁王入驻六横山,教场练兵显神威,显神威--。”

“哎格冷登吆,哎格冷登吆,爱格冷冷里冷爱冷里爱格冷冷吆,教场练兵显神威,显神威--。”王阿定也跟着唱了起来。

王阿定唱腔既落,横山走书告一段落。

刘阿来走下了舞台,马金映迎了上去。

“阿来哥,你唱得真是太好了!这横山走书确实好听!”马金映是第一次听横山走书,因为她是宁波人,宁波和六横山的方言是差不多的,因此阿来唱的六横山方言,马金映基本能听懂的,她想不到在六横山有这样一种优秀的地方曲艺。

刘阿来笑了。

休息了大约一刻钟,刘阿来走上了戏台,又开始说唱了。

不久之后,鲁王去了郑成功占据的厦门,张苍水继续在浙东一带包括舟山重创清军,家不回、妻不见地呕心沥血投入到反清复明的大业中。到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明永历八年),三次进入长江作战,也就是三入长江之役,取得了抗清斗争的重大胜利。

然而到了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明永历十五年),形势急转而下,随着清廷“迁海令”的颁布,郑成功的突然病逝,鲁王的薨于金门,张苍水孤掌难鸣,至1664年(康熙三年),张苍水见复明无望,解散了义军,带着几个亲信,回到了舟山的六横山,在一个孤悬的小岛上隐居了下来。

“哎格冷登吆,哎格冷登吆。”的唱声又响了起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