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言尘的头像

言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11/01
分享
《六横山》连载

第七十八章 巧遇董淑娴

唱得这么久了,刘阿来本想休息一下,再说这也是唱书一直以来的惯例。

可齐连长一个北方大汉,急性子一上来,管你惯例不惯例的,也不管你累不累的,这吊胃口的事情绝对的不行!胃口吊着多难受呀。

看国民党兵这种架势,邬悦鹏赶紧上台去,对刘阿来和王阿定说:

“赶紧唱吧!”

刘阿来没有办法,笑了笑,润了口水,继续地说唱了下去。

原来这是双屿港上一个名叫朗斯洛德.佩雷拉的葡萄牙法官因为债务纠纷对余姚谢氏的袭杀案。

这起流血事件发生后,余姚地方官为了推卸责任,向上司谎称是倭寇来袭。

此事件前,双屿港的走私贸易完全替代了以前官方的“戡合贸易”,与明朝的海禁政策相悖,且随着贸易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抢劫越货事件的不断发生,已经引起了朝野的侧目。

朝廷接到奏折,即命右副都御史朱纨提督闽浙海防军务,巡抚浙江,防御倭寇。

公元一五四八年,明嘉庆二十七年四月,朱纨指派都指挥卢镗率明兵由海门进兵,进击所谓的倭寇巢穴双屿港。

卢镗率领六千明军,乘三百八十艘战船,由海门卫(今黄岩东北)下海,于四月初二,在九山洋与海商武装交锋,首战大捷,活捉了海商头目许栋及日本商人稽天等近60人。

初五,第二次交火,活捉海商头目李光头。

初六,官军包围双屿港区,海商坚壁不动。

初七,天刚刚破晓,双屿港区海商乘坐大小船只倾巢突围,官军追杀堵截,许六、姚大总等海商头目被捉,其余海商死伤数百。

至此,这座历时二十三年,曾经云集欧、亚、非等十余国家和中国沿海闽、浙等省商人的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海上国际自由贸易市场消失了。

周小宽在外面听到这里心中很是惋惜,自从在马金映那里学到、听懂了一些道理,周小宽的眼界也开阔、开放了许多,惋惜之余,心想,如果明朝政府能够因循利导,或许这双屿港还能屹立至今,甚至借着双屿港的开放,改变闭关锁国的状态,国家就不会积贫积弱,这泱泱大国也不至于沦落到被日本等外国势力侵略的地步。

齐连长靠着周大宽的翻译,听完了双屿港的这场战事,心中很是鄙夷明军,这六千军队消灭这些海商不就是三下五除二的事情嘛,还需要这么多天,而且还有脱逃的,太没有水平了。

走书唱完以后,酒宴也结束了,邬悦鹏和夏局长向齐连长告别。

齐连长挺着魁梧的身子,向他们抱了抱拳,旋即搂着李奶香回房间去了,叫周大宽送他们到了大门口。

赵友根迈着方步也跟着周大宽送他们俩到了大门口,可镀方步赵友根不习惯,但既然镀了,总得有个镀的样子,所以他镀的很慢,落下了,周大宽们到大门口了,他还没到。

邬悦鹏回头看到了赵友根的这个装腔作势的样子,心里很好笑:好你个赵麻子,自以为傍上了齐连长,把老子也不放在眼里了,你等着瞧,到时候,老子要称称你到底值几斤几两。

他看了一眼赵友根,和周大宽握了手告了别,走了。

这夏局长,看到赵友根还在后面,就紧步倒走了回去,来到了赵友根的跟前,伸出了右手,赵友根一看,笑嘻嘻的慢慢地也伸出了右手,轻轻地握了一下。

几个月后,春天到了,朱月梅又新酿了一些酒,周达泰接到了周凌东捎来的信,说县府那边要一批酒。

周达泰就叫周小宽带几个人把这批货装运到东靖县府所在地东靖,货到了以后,叫周小宽到县党部找周凌东。

准备妥当,周小宽带着几个人押运着这批酒从戏文山码头出发了。

到了东靖码头,把酒卸下放在码头以后,他叫伙计们看着,自己叫上了一辆黄包车,到县党部去找周凌东了。

县党部坐落在东靖的一座叫麒麟山的脚下,二层楼,左右都是平房,都围了起来,围墙内开了一个大门。

大门有二个警察站岗。

“老总,老总,我找一下周凌东!”周小宽凑了上去。

“哦,周科长呀。这周科长名字是你叫的吗?”

“你是他什么人呀?”一个警察斜眼看了看周小宽,看上去驼背,穿得又土里土气,完全是一个乡下人嘛。

“哦,对不起,周凌东科长在吗?我是他家的佣人,有重要事情找他。”周小宽一看这警察的表情,自己说了和周凌东亲密的关系,自然知道不相信,本想说是邻居什么的。

那个警察奥了一下,然后对另外一个警察说:

“你去叫一下周科长。”

周凌东跟着警察出了大门,看到周小宽,一下子抱了上来,非常的亲热。

看得二个警察是一愣一愣的,哪有大少爷和佣人之间这么亲热的呀。

然后周凌东叫了一辆黄包车和周小宽一起到了码头,叫工人们把酒送到了一家院子里。

周小宽和工人们把酒抬进了院子里,这是一个四合院,灰砖青瓦,道地是磨石子地坪,一看就是大户人家。

周小宽们放后了酒坛,站了起来,突然看到一个女子从房间里走了出来,他一看,这人怎么那么面熟呢。

周小宽直直地盯着,那女子一看一男人这么不礼貌地盯着她看,有点恼怒,仔细一瞧,这不是周小宽吗。

“周小宽!”

“董淑娴!”周小宽这才想起这女子是董淑娴。

董淑娴一身时髦的打扮,头发已经成了长发,而且烫起了波浪,和在横山村时完全是判若两人了,怪不得周小宽一开始不认识了。

董淑娴把周小宽拉到了房间,给他泡了一杯茶,聊了起来。

原来董淑娴因为李大的纠缠,离开了横山村后,没有地方可去了,只好硬着头发回到了家里,那时日本兵还占领着东靖县。

到了家里,没事可做,无聊得很,董淑娴的父母就托人给她物色了一个丈夫,董淑娴年纪也大了,物色了一个在伪政府中当官的,这当官的姓黄,死了妻子,有二个孩子。

为了寻求依靠,董淑娴勉强同意了,确定了婚期,想不到婚期还没有到,日本鬼子投降了,这当官的也遭到了清算,这婚事也就黄了。

就在前几天,这姓黄的回来了,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在东靖县的高官,还是周凌东的上司。

回来以后,姓黄的,来到了董家大院,又郑重地提出了求婚,董家老爷也就只好答应,董淑娴也没有意见,反正嫁人呗,嫁就嫁呗。

周小宽们运过来的黄公酒就是为董淑娴和那个姓黄的婚礼准备的。

周小宽听了董淑娴的话,心里很为董淑娴可惜,嫁了个二婚的,又没有什么感情,而且还有二个孩子,又想想李大的遭遇,想想自己的遭遇,心里很是唏嘘,人生真是变幻莫测呀。

周小宽也谈了后来横山村和游击队的变化,谈了张阿其的死,李大和李奶香的事,谈了马金映离开去了四明山的事。

董淑娴听到周小宽谈起马金映,眼睛一亮,自己和马金映相处的短短的几个月中,是自己这一生中最亮堂的日子,在马金映那里她知道了很多的革命道理,体会到了活着的意义,她本想一直呆在那里,无奈实在受不了李大的骚扰和纠缠,只好离开。

周小宽看着董淑娴的表情变化,知道董淑娴的心里还怀念着在横山村一起革命的日子,心想,能不能继续把董淑娴拉过来,如果能加入,就能为革命多增加一份力量。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