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亿:我试着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身处的城市
马亿,生于1992年,湖北浠水人。有作品发表于《花城》《天涯》《作家》《广州文艺》等杂志,曾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奖等奖项。
Q:小说月报 A:马亿
Q
到目前为止,您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部?
A:非得选一部的话,最满意的是20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游荡者》。所谓的“最满意”,并不是说这篇小说在叙述、结构和情节等层面上做得有多么好,而是这篇小说是我第一次按照自己想象的一种随心所欲的方式完成的这么长篇幅(超过六万字)的小说。写这篇小说是在2019年下半年,当时我急切地想要慢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生活的走向。于是我从一家互联网公司辞职,在北京郊区独居写作了近一年的时间。我模仿村上春树的生活节奏,每天跑步、做饭、看电影、写小说,在住处附近晃荡。北漂四年,我第一次试着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身处的北京。因为极度放松,这篇小说的写作过程就跟我当时的生活状态一样漫无目的。这篇小说完成后,我自认为有了某种进步,并不是因为字数的扩张,而是伴随着这篇小说的写作过程,我对小说的“结构”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Q
您是否有固定的私人写作习惯?
A:如果可能的话,我会让自己面对白色的墙壁,并保持桌面干净,水杯和台灯的位置固定。
Q
您认为作家是可以培养的吗?
A:作家肯定是可以培养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凡是不特别笨的人,只要能拿出专业精神来钻研,并付出足够的努力,成为一名世俗意义上的作家并不是很难。但是若想要更加精进,向伟大作家的行列靠拢,试图创作出具有独特美学风格和价值的作品,得借助天赋。
Q
请描述一下您与现在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关系?
A:我目前是典型的京津双城生活,在北京租房和工作,节假日才能回天津跟家人团聚。与天津相比,我对北京更熟悉一些,但这种熟悉,又是很表层的熟悉,相对于北京整座城市来说,我个人始终保持一种局外人的漂泊心态。
- 魏思孝:虚构时刻,总让我接近生活的一点真谛[2022-06-30]
- 小说要写出生活的质感[2022-06-24]
- 语言和想象的停靠站[2022-06-24]
- 在小说中呈现的现实有多“现实”[2022-05-27]
- 郑在欢:我是周星驰的粉丝,喜剧是我的底色[2022-05-24]
- 陈鹏:六年,我们真诚地为中国文学发展尽了一份绵薄之力[2022-05-18]
- 何平:文学批评,首先要找到“现场”[2022-04-28]
- 林森:作家应开拓新题材提供新结构[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