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阔天空的头像

海阔天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 06/20
分享
《大国护士》 连载

第二章 不眠不休

封城让城市变得安安静静,静如止水,连一点涟漪都荡不起来;街道上空空荡荡,连空气都感觉有些异样;偶尔有车疾驰而过,却显得那么剌耳,显得那么不协调。而与之相反的是,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人来人往,人声鼎沸,想求一张床位简直比登天还难。疫情的数据象是在跳跃似的,一天一大跳,跳得让人揪心,跳得让人发慌。

第三医院先谷院区改造工程正快马加奔在改造,与此同时,患者的转运如火如荼在进行。投入抗疫的人整个心思都希望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贡献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不起眼的力量,也要争分夺秒阻击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争取早点把疫情控制下来,打赢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斗,让我们的城市回归昔日的活力和繁华。

施工人员正将门诊大楼和住院部内感染区与安全区进行隔断,室外正新建消毒隔离区及配套用房。两天要完成这些改造,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可没有其他的选择,抢时间,拼速度也要去跑赢时间。

排在邹姐面前的是这些重症患者的转运,要转到哪里?疫情来袭,每个医院的普通科室都人满为患,更不用说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的病情象坐过山车一样,高低起伏不定,随时都会进入冰火两重天。一般情况下,在病情还没有稳定的情况下,是不会轻易转运患者,可现在已没有选择,不管可转运的或不可转运的,一律要转运走。换一句话说患者转运势在必行,没有二话。转运重症患者这种大动干戈的做法,就是在刀尖上跳舞,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在蔓延的疫情面前,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是炮灰,转运患者并改造成专业的定点医院是对疫情最好的回击。

这个时候,大部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都是超负荷运转,要找接患者的医院也难。经过沟通与交流,先谷医院的别一个院区成了转运点。邹妈与ICU的医生、护士们一起,正认真评估20多位重症患者的情况,以确定一个十全十美的转运方案。这是一项难度大、风险高、责任大的工作,由于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且常常依赖生命支持手段及转运难度大等特点 ,因此每一次转运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可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经过各方审慎的评估,随后,患者转运方案也确定下来。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全部要转运吗?两天时间,这太难了。”正积极准备转运的小芬还是有些怀疑,觉得到明天完成转运根本就无法做到。一般的患者转运没那么复杂,而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转运可不是小工程,在重症监护室中所有的监测步骤在转运途中一个也不能少。这就要求每个患者的转运都要小心翼翼,不能有丝毫的闪失,也不能丝毫的马虎,否则将会造成转运的失败。

“全部要转运,虽然很难,但一定要完成。”邹丽自己心里也没底,难度这么大,还是坚定地说。

“邹妈,要是多出两天,或者一天也好,也不至于这么难。”小芬还在发愁,她觉得怎么转运都不大可能完成。

“是啊,要是能多出时间当然好。可疫情不等人,它不会因为转运不了可怜你,就多给你两天的时间。疫情无法商量,我们只能面对,只能咬牙啃下来。”邹丽耐心地开导她。

小芬听完后点点头,手脚麻利立马行动,她知道没有任何的退路。疫情如龙卷风似的正席卷而来,要么被疫情淹没,要么战胜它,无从选择。早点腾空医院,尽快改造医院,外面蜂拥而至的病人才会得到专业的医院治疗,除了这样,别无他法。

这次转运都由ICU重症医生与护理护士组成转运小组,确保每次转运患者顺利转运。邹丽与医生做了详尽的讨论,按照每个患者的病情结合转运标准给每次转运分级;制定一整套预案,一旦有突发情况,都有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转运的成功。

凭着邹丽多年护理经验,她清楚重症患者治疗与护理是两者缺一不可,在她看来护理在重症监护中更为重要。她觉得有句话很贴切,护理无小事,事事是大事。重症监护室中病人病情瞬息万变,需要时刻关注,如在转运过程中,插管的患者要时刻注意插管的滑脱;血透的患者要随时注意血氧的监测数据,这些护理看似不起眼,却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重症监护中,护理无小事,事事是大事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准备转运,邹丽不敢丝毫的大意,她要全面考虑,一方面考虑患者在转运过程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另一方面考虑送到转运医院时,如何平顺完成患者的交接。她经过深思熟虑,护士中还是排除了小爱、小兰与小林三人,其余所有人都参加这次大转运。

“邹妈,为什么转运不安排我?”小爱马上过来找邹丽。

“你这几天先缓一缓,让宝宝先适应一下,哪有说断奶就断奶的,有你这么当妈的吗?”邹丽责怪她。

“早已经断奶,早已经适应了。”小爱有点委屈。

“就转运这两天过渡一下,你先回去,让宝宝有个缓冲时间,改造成定点医院后,再给你安排,这样对宝宝也有好处。”邹丽摆出道理来。

“可转运时间这么急,加班加点也不一定能完成?”小爱说出自己的担心。

“正因为要加班加点,可能要超长时间的工作,而这两天刚好你跟宝宝也适应一下,刚断奶宝宝不哭不闹才怪。”邹丽还是不同意。

“宝宝不会的。”小爱不知如何回答,胡乱回一句。

“宝宝现在还小,就这么懂事?听我的,就这两天。”邹丽劝说。

“可你们忙得开吗?”小爱有点不情愿。

“忙得开,再说患者转运过后,交接完就没那么忙。”邹丽说得轻松,其实哪有这么轻松。

“这……”小爱一时无语。

“转运交接就两天,也不差这两天,而宝宝那么小,至少得有个过程,这两天对宝宝可能很关键。再说到时定点医院就没那么轻松了,你连回家去看望宝宝都不可能。”邹丽接着说。

“好吧。”小爱听了,仔细想了一下,好象被说服了,不大情愿地走了。

“邹妈,转运怎么没安排我?”小兰也过来找邹丽说理。

“转运这两天,你身体还未完全康复,就好好休息两天。”邹丽解释。

“我真的已经没问题。”小兰不依。

“别逞能,身体要紧,再说抗疫也不差这两天,到时够你忙的。”邹丽劝说。

“可我真的没问题。”小兰还是不依。

“你刚出院,转运是苦力活,怕你体力跟不上。这两天休息一下,对你有好处。”邹丽耐心解释。

“这……”小兰不知怎么回答。

“就这两天。”

“好吧。”小兰想想也是,没有怨言,也走了。

“邹妈,转运没安排我?”小兰前脚走,小林后脚就到。

“小林,转运暂时不安排你。”邹丽直截了当地说。

“为什么?”小林不解。

“转运你不适合。”邹丽没有拖泥带水。

“可……”小林还是不解。

“转运这么急,而你现在有身孕,不宜参与转运与医院改造。等定点医院开始,你自己要求只是配配药,递递物品,如果还有其他要求,一切免谈。”邹丽不客气地说。

“可……”小林一时语塞。

“回去吧,到时再安排。”邹丽又说。

“好吧。”小林清楚转运流程,确实不适合现在的自己,她不吭一声就走了。

转运这20多个重症患者就这样开始进行。

在医生对每个患者逐个进行病情评估后,与相应科室科诊疗组进行详尽的沟通,按照流程完成转运记录。邹丽让小芬事先一一通知患者家属由于疫情原因,医院要改造成定点医院,需要转运所有的患者,包括重症患者。刚开始患者家属不理解,质问重症患者没事为什么还要转运?照这样折腾,人本来没事都会折腾个半死?小芬耐心地解释,疫情期间,医院要改造成定点医院,请大家谅解。家属与患者听后,确认是要改造成定点医院后,不再反对,转而积极响应,纷纷表示配合转运,配合医院的安排,配合抗疫。这事反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后来证明本来无法完成的转运,正是在医生、护士、驾驶员、家属、患者大家拧成一股绳后,汇集的力量完成这个不可能。

与家属和患者充分沟通后,邹丽在转运前再次认真评估每个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特别危重患者。

转运前,邹丽嘱咐小芬她们按流程书写好转运记录单,转运后交给新病房值班护士。这些记录单记录着每位患者皮肤,输液、引流、用药、护理记录等内容。

同时针对每个转运的病人,要携带什么吸氧设施、什么监护仪器、抢救药物等,都在转运前做好周全的准备,以应付各方面的突发情况。每个轮值护士,邹丽都要细致地嘱咐,确保每次转运正常进行。

第一位转运的患者是气管插管的患者,存在气胸的问题。经过ⅠCU医生的处置后,终于达到转运的要求。

在转运之前,细心的邹丽让小芬检查好管道,是否通畅;又清空尿袋;又固定好随床的转运仪器。一切准备好,正式转运。转运采取了整床转运,大家小心翼翼地推着,推到转运车直到进入转运车。

进入转运车,邹丽让小芬固定好人工气道,防止在运送过程中滑脱;又让另一名护士详细地检查各种引流管,及连接处是否通畅等等。直到所有确认完毕,邹丽才安心。她又嘱咐小芬交接完成后,在确认无误下要在转运记录单上签字。同时,还嘱咐在交接病历时,患者皮肤状态,病情、生命体征、输液、引流等患者的客观情况,也要记录在护理单上。小芬点头确认,与ⅠCU医生及另一名护士一起负责这次转运。

第二个重症患者由于使用利尿剂,邹丽安排小然安置导尿管。安置尿管后,又评估静脉用药是否备足?又让小然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检查各连接处是否紧密?做完这些才安排正式转运。

转运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邹丽要确保所有的重症患者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得到转运,还要赶在要求的时间完成,她已经无法再考虑其他的事,一心只在安全转运。

第一个转运走后,第二个转运也走后,第三个又紧锣密鼓开始。邹丽不停不歇,除了吃中饭及吃晚饭的时间,连上洗手间都是急匆匆,全部心思都在转运上。

直到凌晨,转运仍然在进行。今晚注定要不眠不休,注定要通宵达旦。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