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阔天空的头像

海阔天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05/10
分享
《大国护士》 连载

第二十六章 排痰

江主任开了医嘱:密切观察吕妈妈的缺氧情况;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每天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及时吸取气道分泌物;每间隔4~6小时导管气囊放气一次;检查气囊;防止导管脱出;防止意外拔管;每天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胶布,如有其他异常,及时呼叫。

小兰一一记下。

吕妈妈的电话突然响了。邹丽帮她接了,传来她儿子吕先生的声音:“妈,现在怎么样了?”

“你母亲刚做完气管插管,现在还无法跟你通话。”邹丽看了看吕妈妈,替她说。

“我妈怎么样了?”

“情况不错,血饱和度已上来,没事了。”

“太好了,我妈得救了。”

“先这样,别影响你母亲的休息。”

“好的,好的。”那边听了很兴奋,急匆匆地挂了电话。

吕妈妈病情平稳。

“护士长,我查房去,有事呼叫我。”江主任准备查房去。

邹丽点点头。

“下午驰援人员过来碰头,通知两点你知道吗?”江主任提醒邹丽。

“知道。”

“已经确定一起并肩战疫。”

“太好了,一起并肩战疫,人就不缺了,就什么都不怕了。”邹丽激动不已。

“正感到力不从心,驰援来得太及时了。”江主任深有感触。

“一场及时雨。”邹丽有同感。

说完话,江主任查房去了。

“邹妈,已经确定我们与上海驰援队伍并肩作战?”小兰很兴奋地问。

“是的,高兴吧!”

“太高兴了,邹妈,同时管这么多的患者确实忙不过来,根本无法兼顾,但现在撑也要撑过去。”小兰一脸阳光。

“目前我们人手太少,护理4个、5个甚至6个患者都是常有的事,确实太累了。”

“这样跟护理轻症患者没多大差别。”小兰有同感。

“撑过今天就好多了。”

“驰援人员下午过来只是碰头,应该不会下午就进危险区吧?”

“不会,应该是先了解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等相关情况。”

“邹妈,好期待这一刻的到来。”

这时,传来江主任的呼叫,到31床来。

“小兰,我先到31床去。”邹丽跟小兰说。

“你先过去,我这边处理完再过去。”小兰还有点事。

邹妈点点头,过31床那边去。

“31床是目前医院年龄最大的患者,要重点护理。”见邹丽过来,江主任对她说。

邹丽点点头。

“奶奶的体征不错,体温正常,血压140/90也不算很高,血饱和度也还可以,百分之九十五。”江主任见奶奶的生命体征不错,凑过去问奶奶,“奶奶,现在感觉怎么样?”

“就是咳得厉害。”

“就咳得很厉害,排痰呢?”

“排痰有时很困难……咳咳咳。”老奶奶又咳起来。

“主任,别靠那么近。”管床医生提醒。

江主任不为所动,仍然靠那么近。

“医生,我是病人,咳咳咳,离我远点,我会传染给你。”老奶奶尽量把头偏向另一边。

“奶奶,没事。”江主任看她的样子,有点滑稽,禁不住笑了。

“让你们……咳咳咳,帮我治病,还把你传染了。这不行,咳咳咳。”

“奶奶,没事,我们有防护装备,不怕传染。”

“那也不行,离我远点,咳咳咳。”老奶奶才不听。

“奶奶,我听你的。”江主任看奶奶这样,只好拉开距离。

“咳咳咳……。”老奶奶才把头正过来。

“奶奶,排便正常呢?”

“一天一次,有时也会两天一次,算不算正常?”

“算,饮食呢?”

“正常,咳咳咳。”

“能睡吗?”

“能睡能睡,咳咳咳。”

“奶奶情况还好,就是咳嗽排痰有问题。”江主任大致掌握老奶奶的病情,又对她说,“奶奶,我开些缓解排痰的药,看看排痰会不会缓解些?”

“好好,咳咳咳。”老奶奶又咳了。

“目前鼻导管给氧,配合一些药,要多喝水。”江主任开了医嘱,又对老奶奶说,“奶奶,多喝水。”

邹丽记下医嘱,江主任接着去查房。

吕妈妈那边护理完,小兰也过来了。

“小兰,奶奶现在看起来各方面都不错,只是排痰有问题。江主任开了医嘱。”邹丽对小兰说。

“奶奶咳嗽,有痰,咳得难受。”小兰说。

“江主任开了缓解排痰的药,嘱咐奶奶多喝水。”

“药我等下去配。”小兰看了看医嘱,又对奶奶说,“奶奶,你现在要多喝水。”

“奶奶,我帮你倒。”邹丽转身去倒水。

“护士长,我也喝不了很多,喝……咳咳咳喝多了又……咳咳咳。”奶奶咳得话都没说完。

“奶奶,没事,能喝多少就喝多少,没有强制。”邹丽倒好水,试了试水温,准备勺给奶奶喝。

“护士长,我自己来。”奶奶坚持要自己来。

“奶奶,我帮你。”

“不用,不用,我还行,我自己来,看你们每天这么忙。”奶奶坚持要自己喝。

邹丽无法,只好把水递给她。

“奶奶还很硬朗。”小兰被暖到。

“奶奶,你慢慢喝,别呛着。”邹丽劝她。

奶奶不用勺子,水温合适,几口就喝完,嘴巴还是漏了几滴,她急忙把空杯放在旁边桌子上,准备拿手擦。

“奶奶,慢点,慢点,我拿纸给你。”邹丽赶紧找纸。

“邹妈,这边。”小兰已经递过来。

老奶奶接过去擦了擦。

“奶奶,还要喝吗?”邹丽问。

“咳咳咳……。”奶奶摇着头,剧烈地咳着,有痰。

邹丽将手呈空心状,轻轻拍打她的背部一侧,拍了一会儿,又拍打她的背部另一侧。

小兰那边又抽纸递了过来。咳了一阵,奶奶终于把痰咳出来,才接过小兰递过来的纸,吐在纸上,包好。邹丽取出床底下的痰盂给她丢纸。

“护士长,你们忙去吧,我自己可以。”奶奶吐完痰,开始轰邹丽她们走。

“奶奶,没事。”邹丽不理她。

“奶奶很厉害,都不让人照顾,什么都要自己来。”小兰赞叹不已。

“这样很好,奶奶逐渐在恢复,只是排痰有问题。”邹丽正考虑要如何加强护理。

“奶奶,来,我教你如何排痰。有痰时,先坐起来;来,先坐起来,对,然后上身稍微向前倾;上身,对,稍微向前倾,双肩放松。”邹丽一步一步耐心地教奶奶。

奶奶认真地做起来。

“然后慢慢地深吸气。”邹丽示范,做手势让奶奶深吸气,见她深吸气后,赞赏地说,“对,就这样深吸气,没错。”

“等肺泡充气足够,再屏气2秒。”邹丽接着示范。

老奶奶照做。

“没错,就这样,连咳3次,咳嗽时注意收缩腹肌。”

奶奶收缩腹肌,连咳3次。

“接着收缩嘴唇将余气缓缓呼出。”邹丽收缩嘴唇。

奶奶憋着气瞪眼看她,有点不解。

“嘴唇,收缩嘴唇将余气缓缓呼出去。”邹丽又示范一遍。

奶奶才跟着收缩嘴唇将余气缓缓呼出。

“这算一遍,我们再来一遍。”邹丽又说。

“重新来?”奶奶问。

“对,来,坐好,上身稍微向前倾,双肩要放松,深吸气,慢慢地吸气。”邹丽重新示范一遍,“屏气2秒,连咳3次,注意收缩腹肌,止咳,吐气,没错,就这样。”

老奶奶照着做。

“奶奶,就这样接着来。”邹丽第三遍示范。

老奶奶接着来第三遍。

“怎么样?”看到老奶奶做完第三遍,邹丽问。

“感觉好多了。”

“奶奶,你只要感觉有痰,就照这样连续几遍,效果应该不错。”邹丽接着说。

“好,好,没事我就这样做,这容易。”奶奶乐呵呵地说。

“小兰,江主任开的药尽快配。”

“好的。”

“如果奶奶无力咳痰,我们再考虑用机械负压吸引来吸痰。”邹丽嘱咐小兰。

“护士长,不用,不用,我自己行。”奶奶赶紧说。

“奶奶,行,就让你自己来。”小兰笑嘻嘻地说。

“每个人都像奶奶这样的心态,就不用怕疫情。”邹丽心里洒满阳光。

“要像我这样的心态,让疫惰灰溜溜地溜了,咳咳咳。”奶奶也得意洋洋。

“奶奶,再来一轮。”邹丽说。

“好,我再来一轮,你们忙你们的,我自己来。”奶奶来了兴致。

“好好,你自己来,你自己来。”小兰乐了。

“奶奶,你接着做,有事按床铃。”邹丽也笑了。

“会的,这个我会,不用教,走走,快走。”奶奶又轰她们走。

“奶奶,我们走了。”

“赶紧走,赶紧走。”

邹丽与小兰开心地走了。

“老奶奶正在恢复中,情况不错,饮食适应吗?”邹丽又问小兰。

“还行,只是吃不多,她说本来就吃那么多;也吃得慢,她说牙齿不怎么行,就吃慢了。”小兰答。

“可以弄些不用嚼,容易进食,像粥那种。”邹丽又说。

“有,就用粥。”

“经常看看她,年纪这么大了。”

“会的。”

“每个人都像奶奶这种心态,我们也不会这么累。”邹丽感慨一句。

“每次到奶奶这边来,我的心情就如晚风轻抚。”

“那就多跑几回。”

“我一天跑好几回。”

“重症监护室的病人一半以上是老年人,护理难度不小,都像奶奶这样,我们就轻松多了。”邹丽发出感慨。

“像奶奶这样,护理起来就简单多了。”小兰认同。

“我们去看看其他病人。”

小兰点点头。

“其他病人怎么样?”

“30床病人,32床病人,33床病人早上刚开始都不配合治疗。”

“现在呢?”

“现在都还好。”

“这次疫情,每个人的情绪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正常人都焦虑不安,何况病人?”

“怀疑、恐慌、无助无时无刻在发生,很多时候自己都会有一种无力感。”

“没错,有时我们都会眼睁睁看着,一样无能为力,可我们是护理人员,没有退路,只能克服。”

“邹妈,我会克服的。”小兰鼓励自己。

“对了,你还要护理29床吕妈妈,忙得过来吗?”

“除了29床吕妈妈要多花时间护理,31床老奶奶你都见识了,只是咳嗽要随时注意排痰,30床、32床、33床病情暂时稳定,加上管床医生也会帮忙,就是要跑个不停。”

“别大意,30床、32床、33床都有基础疾病,不要掉以轻心。”

“不会。”

“有事随时呼叫。”

“会的,邹妈。”

邹丽就按这种顺序巡过去。

到22床时,看到空荡荡的22床,心里很不是滋味,五味杂陈。

“又一位重症患者正送往这里,床单换了没?”邹丽对管床护士说。

“换了。”管床护士说。

“李素有没有把昨晚22床的遗物交接给你?”邹丽又问。

“交接了。”

“记得交给清杀组消毒,以后要交还给患者家属。”

“已经安排了。”

……

16床、17床与18床这三床目前还好,病情暂时稳定,但这病瞬息万变,谁知道下一秒是什么情况?到了做透析的15床患者这边,她仔细看了患者置管后的局部针眼,没有肿胀,皮下也没有红肿,正常。

“邹妈,针眼良好,没有肿胀。”管床护士说。

“今天消毒换药没有?”邹丽又问。

“已经消毒换药了。”

“每次输液有没有用肝素盐水封管?”邹丽又问。

“有。”

“置管部位都要检查有没有血栓?”

“检查了,没有出现血栓。”

“有血栓的话要冲洗导管或拔除置管,避免血栓加重,以免引起血栓栓塞性疾病。”

“知道了,邹妈。”

“要注意高热、寒战等现象?”

“有。”

“穿刺点如果有红肿、疼痛,要及时做导管的血培养和外周血培养,并且拔除导管。”

“我知道。”

“每周更换两次无菌敷料,记好时间。”

“记好了。”

“更换肝素帽记了没?”

“记了。”

“注意导管不通畅或漏液等情况,及时告诉管床医生。”

“会的。”

……

到三朵这边。

“三朵,今天患者配合治疗吗?”邹丽问三朵。

“刚开始患者还是一脸的焦虑,跟昨天的阴雨天一样阴雨不定。我还担心病人不配合,后来还好,都配合。有了太阳,病人心情也是晴天。”

“这样就好,这段时间估计还会反复,要做好心理准备。”

“邹妈,没问题,早准备好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还有下午驰援人员来碰头,我会提前出危险区,有什么事及时沟通。”

“驰援人员到了,会进来吗?”

“今天是碰头,还不会进。”

“有没有说我们怎么安排?”

“并肩一起战疫。”

“太好了。”

“我到小爱那边,有事及时呼叫。”

“好的。”

……

其他病人暂时平稳,邹丽重点看了8床患者。

“一定要注意8床有没有缺氧?”

“暂时没缺氧。”

“患者的生命体征?”

“还行。你看,体温三十七摄氏度,正常;心率每分钟一百三十五次,血压高压一百四十,低压九十,呼吸每分钟五十五次,氧饱和度百分之九十六。”

“今天口腔清洁护理了没有?”

“护理了。”

“今天护理顺不顺畅?”

“刚开始患者可能是恐慌,有些抗拒,慢慢也接受护理。”

“老实说,我们自己都害怕,何况患者?”

小爱点点头。

“今天气道分泌物吸取了没有?”

“吸了,早吸了。”

“导管气囊多久放气?”

“每间隔4~6小时。”

“气囊检查没有?”

“检查好了,没问题。”

“气管导管的深度有没有做记录?”

“做了。”

“固定胶布今天换了没有?”

“换了。”

“其他患者如有异常,及时呼叫。”

“会的,邹妈。”

邹丽不漏过患者的任何细节,不错过患者的点点滴滴,她知道护理是每一次治疗的延伸。护理多做一些,生命就可能多延伸一些,甚至时常会有生命奇迹的出现。

只剩小芬这边还没巡到,除了31床高龄老奶奶还能自理,其余的患者都很严重,相当地严重。这是她从未见到过,也从未碰到过;以前不敢想象,希望以后不要再有。

刚到小芬这边,就听到小芬喊:“3床患者不对劲,有呼吸窘迫。”

“快,呼江主任。”邹丽凑近一看,赶紧叫。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