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阔天空的头像

海阔天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10/26
分享
《大国护士》 连载

第五十三章 心肺复苏

24日这天,邹丽正在病区。她欣喜地发现已经空出好几个床位来。前两天还没什么感觉,今天冲击力一下子紧紧地攥住她,让她有点晕乎乎,让她有点不适应。她下意识地想了想,这种现象好像有些异于平常。本来一有空床位,几乎当天就会填满,这次有点怪。刚开始那段时间,空床位意味着有人离去,她不敢面对,因为那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逝去。那段时间,她很怕有空床位。每每看到空床位,伤感油然而生。特别是那次,一下子空出四个空床位,她的心好像被什么狠狠地辗过一样,痛得无法言说,到现在都不敢触碰。每天上班时,她都祈祷今天最好不要有空床位。后来有病人出院或转到普通病区,她慢慢就不再害怕有空床位。现在,她喜欢有空床位,还巴不得全空了,那心情豁然开朗。

18床奶奶的病情有所好转,她现在最担心的还是她儿子。

“护士长,我儿子在慌张医院,不知现在怎么样?你帮我打电话给他。”奶奶总是求着邹丽,今天也不例外。

“要给方舱医院的儿子打电话。奶奶,你稍等,我忙完马上帮你打。”邹丽正在检查记录,核对奶奶的护理情况。

“护士长,你总是忘了,是慌张医院,不是方舱医院。”奶奶总是纠正她。

“奶奶,我又忘了。没错,是慌张医院。”邹丽才恍然大悟,赶紧纠正过来。

“护士长,你总是忘了。”奶奶不解。

“奶奶,太忙了,就忘了。”邹丽只好解释。

“没事,纠正过来就行了。”奶奶总是宽宏大量。

又丽站在旁边偷乐。

“奶奶,你把电话给我,我帮你打。”邹丽忙完说。

“在这。”奶奶把电话递给她,又说,“我儿子太傻了,七十多岁还这么傻。他也经常说错,我每次都要纠正他。”

“你儿子当爷爷了吧?”邹丽问。

“什么?”奶奶没听清。

“你儿子当爷爷了吧?”邹丽只好大声地又说一遍。

“当了,当了。当爷爷一样是我儿子,这个改不了。”奶奶笑了。

“当然改不了。我现在帮你打。”邹丽说。

随着电话“嘟嘟”响起,听到那边接了电话,邹丽便把电话递给奶奶。

“妈。”

“儿子,你在慌张医院,现在好吗?”奶奶马上问。

“又是慌张医院?好多了。”儿子不情愿地嘀咕了一句。

“什么?”奶奶有点生气。

“妈,是方舱医院,不是慌张医院。”儿子大声说。

“什么?到底叫什么医院?”

“方舱医院。”

“慌张医院。”

“方舱。”

“慌张。”

“好吧,慌张就慌张。”儿子没有办法,再次放弃。

“现在怎么样?”奶奶又问一次。

“你刚才问了。好多了。”儿子有点不耐烦。

“不要慌张。”

“没慌张。”儿子胡乱应着。

“这样就好。”

“妈,你呢?”

“什么?”

“你的病好了没?”

“什么?”奶奶还是没听清。

“你好些没有?”儿子只好又重复一遍。

“好多了,好多了。”奶奶听清了。

“吃饭正常吗?大便正常吗?”

“什么?”

“吃饭正常吗?大便正常吗?”儿子提高音调。

“不大正常。”奶奶只听清一半。

“都不大正常?”

“不大正常。”

“吃饭正常吗?”

“不是问大便?”

“问吃饭?”

“问吃饭?吃饭正常。”

“大便不正常,医生知道吗?”

“医生大便正不正常?我不知道?”奶奶又听混了。

“问你,不是问医生?算了,我还是问护士长。”儿子气晕了。

“等下医生来,我再问他,看他大便正不正常?不过,你了解医生大便正不正常,要做什么?”奶奶疑惑不解。

“你把电话给护士长,我问她。”儿子气炸了,只好说。

“护士长,我儿子问医生大便正不正常?怎么会问这种问题?你跟她说。”奶奶也生气了,把电话递给邹丽。

又丽在那边听奶奶胡蒙瞎猜,禁不住偷笑。

“护士长,我妈怎么样?”

“这几天有好转。”邹丽说。

“大便不正常?”

“这两天是不大正常,医生已经配了药。”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我妈耳朵重,跟她交流太累了。”

“你没给她配个助听器?”邹丽说。

“配了。她肯定放在家里,没带过来。”

“应该是没带。”邹丽没看到助听器。

“那就要辛苦你们。”奶奶的儿子带着歉意。

“没事,我们也知道她的情况。”

“她耳朵重,还会抱怨别人没听清,所以经常闹笑话。”

“我们就顺着她,没事。”

“谢谢你们!”

“没事。”

这边处理完,邹丽来到29床吕妈妈这边。这几天她最高兴的事,莫过于29床患者吕妈妈病情好转。吕妈妈的病情算是一波三折,她的生命奇迹,更多地要归功于驰援人员。

吕妈妈的抢救都是在尚护士长与海护士长两人的班上,这算是一场生命接力。生命的接力在这里悄然发生,悄然绽放,应该是这里最美的风景线。

吕妈妈的病情刚开始恢复得不错。一周过后,尚护士长遵医嘱帮她撤了呼吸机,调换成经鼻高流量吸氧。在刚换成经鼻高流量吸氧的那个下午,吕妈妈连续打了好几个喷嚏,扯到管道,导致给氧管道脱落。恰好管床护士护理另一位患者,不在身边,没有及时发现,致使吕妈妈缺氧发生险情。还好及时发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而这次险情是在海护士长手上抢救的,最后实施气管切开术。这样折腾不停,波折不断。很多与她一起收治进来的病人,早已转到普通病区或出院,她还处于高危状态。每次邹丽的班,她都是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每次护理都让她担心不已。好几次,医院都已经准备下病危通知书,但她又奇迹般地挺了过来。

“护士长,29床比较特殊,能再次换成经鼻高流量吸氧,很不容易。护理时,一定要注意她的呼吸管道,切勿再次造成管道脱落。”江主任提醒。

“我知道。”邹丽点点头,她知道吕妈妈的病情危机四伏,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护理起来小心翼翼。

吕妈妈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似乎有事。

“吕妈妈,你有事?”邹丽问。

吕妈妈的眼睛在说话。邹丽一看,吕妈妈正看着旁边的手机。邹丽拿起手机递给她。吕妈妈没接,那眼神分明让她帮忙打电话。吕妈妈本可以讲话,但医生嘱咐她尽量少讲话,担心再次发生险情。邹丽想帮她打电话,才发现手机没电了。手机很久没用,早已经自动关机。要充电时,邹丽才发现,吕妈妈根本没带充电器。邹丽只好帮她借来充电器,才充上电。充了一会儿电,才帮她把手机打开。邹丽猜想,吕妈妈的手机可能就第一天用过,后来都没用过。

“吕妈妈,你要打电话吗?”邹丽问。

吕妈妈的眼神告诉她没错。

“邹妈,医生嘱咐吕妈妈尽量少说话。”管床护士提醒。

“没事,医生只是担心发生管道脱落。我们在这,不怕。”

邹丽对吕妈妈说:“吕妈妈,我帮你打电话,帮你说,好吗?”

吕妈妈用眼神确认。

“吕妈妈,也不用那么紧张,可以点头,没事。”邹丽感到别扭,让她放松些。

电话刚接通,就有人接了。

“妈,终于接到你的来电。”那边吕妈妈的儿子激动万分,喜极而泣。

“吕先生,你妈妈已经脱离危险。医生暂时不允许她打电话,所以请你原谅。”邹丽说。

“护士长,你是说我妈脱离危险了。”吕先生听出来是护士长的声音。

“是的。”

“终于等来我妈的消息。这段时间,像断了线风筝一样,一点儿消息都没有。我急……”吕先生声音有点哽咽。

“她手机没电了。我帮她充了电,开机打了这个电话。”邹丽解释。

“我妈的电话一直是关机状态,我每天提心吊胆地等在手机旁,终于等到了。”

“只是脱离危险。”

“我一直没听到她的消息,只记得医院有几次通知。最后一次通知要切开气管术,就没了音讯。后来就没有消息,也不知道啥情况?”

“现在已经撤了呼吸机,换成经鼻高流量吸氧。”

“我太激动了。我妈能说话吗?我想……”

“能,但你自己要控制好时间。过几天,等情况稳定,再让她跟你好好说说话。”邹丽提醒。

“好的,好的,我听从你安排。”吕先生激动地说。

邹丽把手机递到吕妈妈嘴边。吕妈妈直接用手接过去,阻止她靠近。邹丽知道吕妈妈担心她被病毒传染。没有办法,她只好帮她把缠着充电线捋顺,免得扯掉。

“儿子。”吕妈妈叫了一声。

“妈,你别说话。知道你还在,就行了。”

“哦。”吕妈妈又应了声。

“妈,你好好休息,等你恢复过来再讲话。”吕先生说。

挂了电话,吕妈妈的情绪才缓了下来。

“吕妈妈,你好好休息。”邹丽说。

吕妈妈心满意足地点点头。

33床患者可以送普通病区。

“护士长,33床患者送过去,暂时不安排病人。现在有病人尽量往前安排,不够再来安排后面。”江主任嘱咐。

“我知道了。”邹丽点点头。

管床医生、邹丽与管床护士三人一起将33床患者送往普通病区。邹丽心里蛮激动,因为这预示着病人在减少,离胜利已经越来越近。刚开始拼命地想增加病床,而现在正计划逐渐减少病床,这太鼓舞人心了。

交接完,又碰到以前32床患者。

“你们又送病人过来。”

“上次核酸检测没过?”邹丽问。

“没过,不过第二天检测阴性。今天是第二次检测,还不知道结果?”他笑着说。

“别担心,应该没问题。”邹丽安慰他。

“结果下午才会出来。”他说。

“下午结果阴性,你就可以出院了。”管床医生说。

“医生,医生,有人晕倒了,快来人啊!”一阵喊叫声突然传来。

警铃声响个不停。

“什么情况?”管床医生意识不对,正判断在哪个方向。

“哪里有人晕倒?”邹丽问正跑过来的病人。

“是医生吗?快,那边有人晕倒了,快。”那病人指着他刚跑过来的那个方向。

“快。”管床医生已经撒腿奔去。

“走廊那边。”那报信的病人也跟了上来。

“快。”邹丽与管床护士也奔过去。

管床医生赶到时,普通病区的医生与护士已经赶到。

“病人怎么样?”管床医生问。

“我看见他伸展了一下子筋骨,后来就这样了。”报信的病人说。

“病人呼吸心跳骤停,准备抢救。”普通病区的医生说。

“在这里抢救还是送重症病区?”普通病区的护士问。

“恐怕来不及,抬上床,先抢救再说。”

“准备抢救。”管床医生迅速地摸了摸病人的颈动脉,果断地说,“我是重症监护室医生,病人需要立即抢救,来不及送重症监护室,就地抢救。”

“就地抢救,听重症病区医生吩咐。”普通病区的医生说完,又问,“这病人是哪一床?”

“45床这边。”报信的病人说。

“快,送45床。看有没有床垫?赶紧撤下。”

“撤了。”那边护士已经撤了床垫。

众人把病人抬到45床,管床医生将患者的衣扣解开,暴露胸腔,松开裤带。他一边俯身执行胸外按压,一边吩咐:“肾上腺素1mg静推,上球蠹,连接心电监护仪。”

普通病区护士根据管床医生的医嘱,给患者推注抢救药,并记录抢救时间与措施。

另一名护士正准备球囊。

“球囊我们来,你赶紧接心电监护仪。”邹丽说。

“好的。”普通病区护士把简易呼吸器与球囊递给邹丽与管床护士。

“你检查与连接简易呼吸器,我来清理患者呼吸道,快。”邹丽吩咐管床护士。

邹丽马上为病人压额举颌,开放气道,检查气道。管床护士检查简易呼吸器的各部分零件,确定没问题,连接好零件,随后储氧袋中充满氧气。

“邹妈,已连接并检查完毕。”管床护士说完,把氧气面罩递过来。

邹丽接了过来。清理完气道,她用EC手法为病人固定氧气面罩。她将简易呼吸器的面罩放在患者面部,右手拇指与食指张开,形成C字形,固定住简易呼吸器。同时,剩下的三个手指,放在病人下颌处,呈E型,托起病人下颌与打开气道,紧密地固定好面罩。旁边的管床护士挤压球囊,保证氧气供应,保证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30:2。

那名护士已经连上心电监护仪,随着“嘟嘟”声音,显示屏正在闪动。

管床医生在5个循环后,监测心肺复苏情况,不断地留意着心电监护仪。心肺复苏已经持续两分钟,患者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轮流按压,我来。”普通病区医生接替管床医生执行胸外按压。管床医生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普通病区医生持续执行胸外按压两分钟,还是没见反应。

“轮流按压,我来。”休息两分钟的管床医生又接替普通病区医生。普通病区医生也是汗津津,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有反应,有反应了。”第五分钟,普通病区护士发现病人有反应。

“有了,有了。”普通病区医生紧张地盯着不断跳跃的心电监护仪。

只见心电监护仪显示屏的数字正在不停地跳动,宣布生命已经回归。管床医生紧张的情绪缓解一些,虽早已汗如雨下,仍然保持按压。

“房颤波形。”普通病区医生喊。

“病人急需除颤,准备除颤。”管床医生停止按压吩咐。

普通病区护士是驰援护士,只见她熟练地打开除颤仪,确认除颤仪性能完好,可以除颤。前侧位除颤。驰援护士取了除颤仪的两块电极板递给管床医生。管床医生接了过去,将一块放在患者右锁骨下胸骨右缘,另一块放在患者左腋中线第五肋间。

“监护位。”

“监护位。”

驰援护士将除颤仪的旋扭旋到监护位,接着在管床医生手持的电极板上,涂抹好导电膏。

“病人急需除颤。”管床医生抹均匀,喊。

“非同步双向波200J。”

“非同步双向波200J。”

“充电,都让开!”

“充电,已让开!”

“病人仍需除颤。”

“放电,都让开!”

“放电,已让开!”

随着管床医生与驰援护士一唱一和,一连串操作完成。管床医生后退一步,随着一声“放电”,病人的身体抖了一下,刹那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反作用给管床医生。管床医生牢牢地按住两块电极板,保持按压位置10秒。只见监护仪上的心率出现了细微波动。经过反复几次操作,病人的心电波形回归正常。

“报告心率?”

“病人心率一百一十三次。”

病人得救了。这是一场生死较量,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了回来。

“马上送重症病区。”管床医生早已累爆了,见病人稳定下来,马上吩咐。

“人救回来了,真险啊!”报信那个病人说。

“这场面难得一见,我却亲眼目睹。”前32床病人激动不已。

“救回来了?”有人问。

“抢救回来了,这场面赞!”有人情不自禁。

病人被快速送到重症病区,安排在10床。接着,马上进行气管插管,及其他治疗。

这场抢救才告一段落。管床医生、邹丽与管床护士早已疲惫不堪,但见病人静静地躺在那儿,那种满足充满心头。这种抢救总是突如其来。一旦抢救过来,那种感觉妙不可言,如足球比赛时,一球定输赢那般欣喜若狂。身处重症监护室,你会像足球场上的射手渴望破门那样,渴望抢救成功。邹丽喜欢这种感觉。大家都喜欢。

下班后,邹丽才感觉嗓子快要冒烟,消毒完出来,喝上那甜丝丝的温开水,心里畅快无比。

这段时间,不时传来有医护人员走了的消息,搅得人心惶惶。晚上,小芬她们在私聊群又聊起来:

小芬发语音:这段时间怎么回事?昨天又有两名医护人员走了,怎么会这样?

小然的语音:对啊,这段时间确实有些怪。

小兰的语音:18日到23日就有5名医护人员走,确实让人捉摸不透。

小芬的语音:根据公开报道统计,截止2月24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已经有18名医护人员倒在一线。

小爱吓到了:这么多。

小芬又说: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

小爱的语音:昨天的夏医生也只有29岁,跟彭医生一样年轻。

小然的语音:正是青春年少时,就这样走了。

小林的语音:她家里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才2岁多。

安原的语音:孩子还这么小。

又丽的语音,有些心慌:为什么都集中在这段时间?感觉我们距离病毒也近在咫尺。

苏苏的语音,突然想到:秀米怎么样?没事吧?

秀米的语音:我已经出院了,正在隔离,别担心。

苏苏的语音:你确定好了?

秀米的语音:当然好了,都已经隔离一星期了。再过一星期,我就可以回来了。

三朵提醒:秀米,你要经常说话。不要让我们担心。

秀米的声音:好,以后经常说话。

李素的语音:不知什么情况,都集中在这几天?

陈敏的语音:这次都是这么年轻,大家别大意。

小芬的语音:我们更要小心,避免被病毒感染。

小然的语音:想想真有点怕。

小兰的语音:突然增加这么多,也会害怕的。

小芬的语音:按照要求做好防护,就不用担心。

苏苏的语音:说不怕那是假的。现在能保护自己的,就是做好防护。

又丽的语音:但愿别再增加了。

晚上,邹丽、尚护士长与海护士长三人开完视频会议,又聊起来。

“这几天,疫情趋势在降,可医务人员却不断有人走。”尚护士长叹了口气。

“前段时间还好好的。这段时间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海护士长也有同感。

邹丽默默无语,她的心还隐隐作痛

“22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尚护士长说。

“是针对这段时间医务人员的通知?”海护士长问。

“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各方面支持保障,来解除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尚护士长说。

“希望能遏止这种势头。”海护士长说。

“很多人都提心吊胆。”尚护士长说。

“会让我们队员忐忑不安。”海护士长说。

“特别是远道驰援的你们。”邹丽说。

“要做好大家的心理疏导,免得压力太大。”尚护士长说。

“我们要注意各自的团队,及时消除这个隐患。”海护士长说。

“对,这个不能小觑,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心态。”邹丽也同意。

“我们先自己查查,有什么问题及时沟通。”尚护士长说。

邹丽与海护士长都认同。

“好了,现在谈些高兴的事吧。”尚护士长提议。

“23日,已有24省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零增长。”海护士长切换话题。

“已经24个省份了。”尚护士长很兴奋。

“疫情赶快结束,越快越好。”邹丽说。

“越来越近了,我们都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尚护士长盼望着。

“那就可以回家了。”海护士长憧憬着。

“这样你们就可以早点回家,早日见到家人。”邹丽盼着这一天。

“快了,快了。你看21日确诊病例366例,22日确诊病例630例,23日确诊病例398例,都在百位数。”尚护士长巴不得明天疫情就结束。

“差点忘了,现在收治病人已经通知安排靠前的床位,靠后的床位先放着。”邹丽记起来。

“有口头通知。”尚护士长说。

“有说过。”海护士长也说。

“以前恨不得多加几张床,现在已经能空出病床来,说明疫情已经缓解。”邹丽说。

“不知别的医院怎么样?”尚护士长问。

“金银医院张院长22日说:‘入院病人下降的趋势很明显,已经出现床等人的情况,还是很令人振奋的。’他还说:‘20日就实现进出平衡,最好是进的少出的多。’”海护士长说。

“这可是大好事。”尚护士长听了,来了精神。

“金银医院副院长也介绍,相较于前一段时间,人员不足、物资紧张、床位紧缺的现象均大为好转。”海护士长说。

“金银医院有驰援六百多人,全院医护人员总数达1300人左右,驰援人数就占了一半。”尚护士长说。

“金银医院主要着力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海护士长说。

“金银医院是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方向标,这种趋势就有代表性。”邹丽说。

“还有22日火神山医院71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这也是火神山医院组建以来出院人数最多的一次。”尚护士长越说越兴奋。

“这样离胜利更近了。”邹丽也受到感染。

“我记得世卫组织总干事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尚护士长说。

“世卫组织总干事说的是事实。”海护士长笑着说。

“央视快评称,‘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紧急支援,疫情蔓延、物资短缺的紧张局面得到基本控制。’”尚护士长说。

“现在很少出现缺防护用品。以前,我们天天都要等。”邹丽说。

“不过央视快评又说,‘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不能放松,还要加把劲。’”尚护士长又说。

“拐点不知何时到来?”邹丽问。

“还没说到。”尚护士长回答。

“应该快了。”海护士长说。

“怎么说?”邹丽不解。

“说不定晚上睡一觉,拐点就来了。”尚护士长说。

“那赶紧休息。”海护士长笑着说。

“早点休息,去迎接拐点的到来。”邹丽说。

结束视频会议,邹丽跟两个小孩通了电话,然后就早早地休息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