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阔天空的头像

海阔天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03/08
分享
《大国护士》 连载

第二十章 气管插管

当邹丽面不改色,波澜不惊地处理完30床患者的氧气问题时,其实她内心里氧压的重负完全卸了,也轻松了。表面上她很平静地处理好给氧,心里面不知有多高兴,犹如从珠穆朗玛峰的云巅上釆到那救命的雪莲花一样,那么开心,那么惬意。要知道氧压一旦出事,无法及时补上,可能将是一场不敢想象的结果。现在呢,一切风轻云淡,和风细雨,虽然病区还隐藏很多的危机,步步惊心,但邹丽已经顾不了这么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目前别无他法,唯有如此。

“护士长,还有3位患者要送过来,病床加好了没有?”江主任问邹丽。

“加好了,最多也只能加3张床,别再安排了,已经腾不出更多的病床。”邹丽提醒。

“没有安排了。”江主任回完,顿了一下,又说,“氧气站已经开始建,但这两三天还是要用氧气瓶来过渡。”

“两三天会撑过去……。”邹丽不敢保证,她担心着“孩子们”的身体状况,不知能不能扛得过去,说话有点吞吞吐吐。

“处在疫情的暴风眼中心,只能尽量扛,等待驰援。驰援人员已到,最迟这两天就可以进入病区。”

“驰援是到了,可真正进入病区驰援一定要培训几天。千里驰援,每个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定要确保他(她)们安全驰援,安全回归。”邹丽不希望驰援人员象她们一样,仓促上阵,至今还是手忙脚乱,心都是虚的。

“驰援的人员都是身经百战的医务人员,紧急培训后就可以进入病区。”

“紧急培训不行,最好是系统培训,进入病区有很多的东西要熟悉。”邹丽还是坚持己见。

“进入病区再慢慢熟悉,我们不是这样吗?”

“不行,我们对自己的医院熟,流程、使用的系统、设备、病区的分布烂熟于心,闭眼都没问题;而驰援人员都是两眼一抹黑,全不知道,会出问题的。”邹丽还是主张培训。

“你不说我差点忘了,不过半天时间足够了。”江主任考虑的也没错,这边的人手已经极度疲惫,没有援手,同样要出状况。

“半天太少了。”

“怕我们撑不住啊。”江主任也知道能够培训最好,可现状她们人手已经超负荷运转,连正常的轮休都没有,身体会垮掉的。

“是啊,我们快到极限,快要崩溃,快撑不住。”邹丽也深有感受。

“别考虑这么多,我们还有很多事情。”

邹丽点点头。

“现在还没确定怎么驰援?”江主任突然提出来。

“怎么说?”邹丽有些疑惑。

“有两种驰援方式,一种是全部接管,我们全部退出,很多医院都是这样接管;另一种是与我们共同接管,好象是这种方式。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哪一种接管方式?”

“最好是共同接管。”邹丽希望如此。

“我也希望共同接管。”

“其他医院在疫情中奋战一个多月,全面接管会好一点,而我们刚接手,虽然累得够呛,但还没到轮休的地步。”

“邹妈,邹妈,你昨天申请的空气消毒机、空气净化器还有呼吸机细菌过滤器送过来了。”这时,小林用对讲机说。

“太好了,等下安排小然她们一起搬进来。”

“好的,邹妈。”

“我差点忘了,让治疗班抽出一人来替你的班。”邹丽突然想起。

“邹妈,不用,下午四点再换班。”

“你赶紧通知。”

“邹妈……。”

“赶紧通知,你已经到了下班时间。”

“邹妈,大家都这么忙,到下午四点换班没问题。”

“不行,这是你答应的,马上通知。”

“好吧。”小林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照办。

小然、苏苏与又丽三人又搬来氧气瓶,放好接着搬。邹丽现在很放心,因为她们已经掌握了搬氧气瓶的技巧。

“患者正在送过来,请做好接诊准备。”那边对讲机又传来。

“护士长,做好接诊准备。”江主任交代。

“不对劲,有危险。”那边管床的小芬在呼叫。

“什么情况?”江主任早奔过去。

邹丽安排好护士接诊后,也跟着过来。

“3床患者情绪躁动,抗拒高流量吸氧,血氧饱和度一直往下掉,已经低于80%。”小芬汇报。

报警声响个不停。

“调高氧流量,看看氧合指教是否增加?”江主任吩咐。

小芬把氧流量调到最大。江主任目不转睛地看着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一边细心观察患者是否有缺氧症状,一边察看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情况不容乐观,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还在往下掉。

“护士长,赶紧告知病人家属,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太快,必须马上进行气管插管。”江主任吩咐邹丽。

邹丽赶紧呼叫小林:找出3床病人家属的联系方式,告知家属,特殊时期,无法到场签署气管插管知情同意书,病人现在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要马上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有一定的危险,会有医疗风险,但这是病人唯一的存活方法,马上征求家属是否同意。小林回一声:我马上找。邹丽又加一句:要取得家属明确同意并做好录音。小林回:知道了,邹妈。

小芬立马准备负压吸引,准备气管导管、喉镜、导管内导丝、吸引管、 牙垫、注射器等,又迅速接上呼吸机管道,开机进行测试;而管床医生准备好面罩、插管包,呼吸囊候着。

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还在掉,已显示有休克的迹象。江主任一看不妙,赶紧说,“气管插管,准备上呼吸机。”

邹丽着急地等着小林的答复。

不一会儿,小林回过来已取得病人家属同意并录音。邹丽应了一声好,马上示意主任已取得家属同意,可以开始实施气管插管。

江主任正仔细评估病人气道,喉头水肿、急性喉炎、喉头粘膜下血肿都没有,可以气管插管。预计一下插管难度,这是她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有情况,她会启动备用气管插管方案:如经纤维支气管镜插人气管插管; 逆行插人法;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管导入术;环甲膜切开术等等方案。

邹丽在翻看病人的病历,看看病人是否有禁忌症?从病历看没有,她又密切监测着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

小芬正清理患者呼吸道,清除口腔中的异物、是否有积血,及检查一下有没有义齿。麻醉医师正在推注麻醉药。一切准备就绪。

“来,我来。”前面的流程完成,江主任取了喉镜,准备开始。

邹丽一旁协助,给患者去掉枕头,让患者平卧,抬高患者下巴,使患者的口腔、咽喉、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江主任站在患者的头部旁,左手拿着喉镜,正努力保持自己的视线与病人喉轴线平行。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一片雾茫茫的,视线受到很大的干扰,花花点点,模糊不清。江主任看得有些费劲。邹丽在一旁看着江主任迟疑不前,可自己又帮不上忙,只能着急看着,随时做好协助。

江主任蒙了一会儿,逐渐从雾茫茫中找到视点,用戴着手套的右手拇指与食指交叉拔开患者上下牙齿及口唇,紧接着左手握持喉镜柄,顺势从右侧口角把镜片送入患者口腔内,左手尾指将患者下嘴唇推开,左移喉镜到口腔正中线上,推开阻挡视线的舌体。

看到喉镜进入口腔后,邹丽用手压住患者的额头,始终让患者保持头后仰的状态。

江主任左手试探着,缓缓地沿口腔中线向前推进喉镜,到达悬雍垂,上翘喉镜,看清会厌,沿着会厌深入,直达会厌盲腔底部,再用力向前上方提喉镜,抬起会厌,充分暴露出下面的声门。

这样一番操作,江主任已经满头大汗,但她已经顾不上这么多,眼里只有尽快完成插管,抢回病人。这可是在与死神争夺赛点,不能有任何的失误。

暴露声门后,江主任就见到左、右声带及其之间的裂隙。管床医生马上递给她气管导管,她右手接过来,用握毛笔手式持气管导管,朝左,沿着喉镜的右侧金属凹槽直接送入口腔。

护目镜还是一片雾茫茫,江主任正努力找到那个间隙,凑近,再凑近。

江主任感觉声门暴露不是很完全,邹丽马上从颈部向后轻压患者的喉结,看江主任还是没取得最佳视觉,她又轻推一侧。

“主任,别靠太近。”管床医生提醒。

江主任不为所动,已把自己的危险置之脑后,一心只在完成高难度的插管。

血氧饱和度还在维续往下掉,不能再等了。江主任取得最佳视角,她沉住气,对准左右声带之间的裂隙,轻柔地旋转导管,瞅准气管,闪电般的速度,通过声门裂插入气管内。一连串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完成插管。一次性送入导管,插管一次成功。

但还没到庆祝的时候,江主任调整插管深度,气管导管过声门裂1厘米后,她示意管床医生拔除管腔中的导引钢丝,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5厘米。她小心地调整着,确认导管距门齿约21~23厘米。这是她要的深度。这时,套囊完全通过声门裂,导管顶端距离气管隆突至少有2厘米 。她拿捏得清清楚楚,误差不在分毫之间。这样的装束插管她也是第一次,难度可想而知,加上视线雾蒙蒙,更是难上加难。她依然不慌不忙,进退有度。插管时不能带着导引钢丝一次插到底,要先拔除导引钢丝,再前进导管送到位,这样可以避免坚硬的导引钢丝对患者气管造成强烈剌激,甚至损伤。气管导管送得恰到好处,有效防止单肺通气。

到这一步,她确认导管位置,管床医生及时递给她牙垫。江主任先放入牙垫,牙垫的两片固定翼放在患者的牙齿与口唇空隙间,才将喉镜取出。管床医生接回喉镜放好。这时,她让邹丽给导管气囊充气,连接气管导管,开始捏皮球进行有效人工通气。

接下来就是验证气管插管的位置。捏着皮球通气,观察到患者双侧胸廓有对称起伏,说明气管插管成功。穿着这种防护服,听诊器根本用不了,只能用这个方法来验证。

最后是固定导管,她用一条胶布将导管与牙垫分开各缠绕一圈,再与另一条胶布一起用八字法,将牙垫和气管导管捆绑固定在面颊部。

这时复苏球囊,正压给氧气通气,捏皮球过渡,同时准备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正式完成,整个过程不到15秒完成,完美流畅,滴水不漏。

插管成功!血氧饱和度不再往下掉,掉头回升,病房顿时轻松欢快起来。

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8,心跳也趋于正常。看着患者各方面的生命体征迅速地稳定下来,邹丽虽已大汗淋漓,但心里也是暧融融的。江主任更是舒了口气,汗流浃背也乐在其中。

江主任嘱咐邹丽与小芬,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气促、嘴唇发绀、头晕乏力等缺氧症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是否保持良性,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图、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每天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及时吸取气道分泌物;每间隔4~6小时导管气囊放气一次,免得损伤气管黏膜;检查气囊是否漏气;记录气管导管的深度,防止导管脱出;防止患者意外拔管;每天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胶布,如有异常,及时呼叫。

“患者不对劲,有情况。”三朵的声音传来。

“什么情况?”邹丽先奔过去。

“我嘱咐完,马上过来。”江主任盯着3床患者,要做完医嘱。

“患者的肚子胀胀的。”邹丽过来,三朵汇报。

“患者用导尿管,赶紧查看一下,是不是堵塞了?”邹丽问。

“管床医生在隔壁,我不知道是不是堵塞?”

“我来,我来。”管床医生赶来,确认是堵塞,要重新更换尿管。

三朵重新更换导尿管,问题解决。这时,江主任过来,一看问题解决,很满意。

“患者有情况。”又传来小爱的呼叫。

“什么情况?管床医生呢?”江主任马上赶过去。邹丽也赶过来。

“患者呼吸困难。”小爱汇报。

“马上看看供氧怎么样?”邹丽意识到可能又是氧压问题,对小爱说,“你赶紧让小然先搬一个氧气瓶过来,氧压不够,快点。”

小爱让刚搬氧气瓶的小然滚一瓶氧气瓶过来。邹丽马上切换供氧。

“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快,有危险。”那边又传来,江主任飞奔过去。

“准备气管插管,快。”那边又传来江主任的声音。邹丽切换完这边患者的供氧,一切正常,没问题。观察了一下,嘱咐小爱有事呼叫后,她也赶了过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