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家专刊——曹禺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1934年7月,该剧本发表于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轰动剧坛,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重要标志”。1936年1月,由巴金亲自阅读校样的《雷雨》单行本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雷雨》自问世以来,首先由学生剧团进行排演,受到观众喜爱,此后演出越发活跃,被改编成戏曲、电影、电视剧、舞剧等众多版本,但依旧常演常新。今年是《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历经90年岁月淘洗,《雷雨》在一代代读者、观众的思考、审视下,依旧读不尽,演不尽,历久弥新,葆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本期特邀祝宇红、毛夫国两位学者撰写文章,回顾《雷雨》舞台演出的鲜活历史和多版本编导演团队的改编实践, 探究不同时代背景下对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背后蕴藏着的深刻文化意涵与社会价值。
——编 者
曹禺
一九三八年,最早的电影版《雷雨》由新华影业公司出品,该片由方沛霖导演,陈燕燕等主演
一九五四年,北京人艺版《雷雨》首演,夏淳任导演,朱琳饰鲁侍萍(右三),于是之饰周萍(右一)
一九五四年,北京人艺演出《雷雨》第一阶段演出59场,观众达53000余人。在最后一场的演出结束后,曹禺和全体演职人员签名留念
一九九六年,二十集电视剧《雷雨》开播,由李少红、 曾念平导演,曹禺编剧,赵文瑄、王姬、归亚蕾等主演
“当年海上惊《雷雨》” 经典演绎九十载
□毛夫国
《雷雨》中间四幕的剧情集中在一天之内,在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两个场景中展开,明线是周朴园回来处理矿上罢工事宜、周萍要离家去矿上、侍萍归来等,暗线是后母繁漪与周家长子周萍恋爱、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弃”等,周鲁两家人几十年复杂的矛盾纠葛一一揭开。剧中8个人物之间的冲突交织成众多的矛盾冲突线,有周朴园和繁漪、周朴园和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还有繁漪与周萍、周萍与四凤、周萍与鲁大海、侍萍与鲁贵之间的冲突,形成错综复杂大小不同的戏剧冲突。众多的矛盾冲突彼此交织,交替发展,谱写出一出震撼人心的悲剧。《雷雨》的序幕和尾声距周公馆事件发生十年后,周朴园照顾疯了的繁漪和侍萍,结合序幕和尾声来看,如曹禺所说“我不能清明明了地说,我是有意识地想要匡正什么,或讽刺、攻击什么。有时,我也相信,也许是某种模模糊糊的感情的驱使、流露出一种受压抑的愤怒,并对中国的家庭和社会进行了谴责”,我们对《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又有不同的感受。【详细】
《雷雨·序》手稿
1934年7月,由文学家巴金推荐,《雷雨》在《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上发表
《雷雨》,曹禺著,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1月
“仍将大雷雨,一洗百生尘”
——《雷雨》发表90周年札记
□祝宇红
1934年7月1日,《雷雨》剧本发表于巴金、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90年过去了,《雷雨》的故事国人已熟极而流,蘩漪和周朴园等人成为中学课堂和礼堂里习见的课本剧人物。今天,还有多少人成年之后愿意打开《雷雨》剧本仔细展读?据萧伯纳说,许多英国人终生不读莎士比亚,因为幼年塾师强迫背诵留下了心理阴影。这虽是玩笑,但多少代表了经典接受的普遍困境。
即便学校的要求保证了《雷雨》的读者群,近年来,《雷雨》舞台演出似乎还遭遇了另一种特殊的“困境”——“笑场”频繁出现。今天,在愿意走进剧场花上几个小时沉浸在舞台演出情景的观众中,有多少人会在观剧过程中重新认识世界、打量人生?又有多少人只是仓促相遇,间或发出“不合时宜”的笑声?
“笑场”问题最突出,甚至成为“事件”被公众关注的,应该是2014年7月北京人艺《雷雨》演出的“爆笑场”事件。当事的演员和导演都公开表示不解和不满,当时媒体有多方报道。十年前,被周朴园的扮演者杨立新称为“爆笑场”的,是人艺为了纪念《雷雨》发表80周年的“大学生公益场”演出。2014年7月23日晚的“公益场”演出后,杨立新在次日连发5条微博对笑场现象表示强烈的不满……【详细】
[网络编辑:陈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