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站的头像

梁站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04/28
分享
《生如浮尘》 连载

第八章 入了村小学

到了八岁那年,小乖妮也上学了,入了村小学,小乖妮哥哥已早一年进入这所学校,已是二年级的学生了。

小乖妮的名字原是小秋,小乖妮只是爷爷奶奶和姑姑们对她的昵称,爷爷已经去世,姑姑们又都嫁在较远的外村,随着年龄的增长,喊她小乖妮这昵称的人越来越少,渐渐都喊她本来的名字小秋了。原来村里一位还未出嫁的年轻姑姑,在大家聊天时,开笑地对小乖妮的父母说:“小秋这名字不好听,我给她另起个名字叫春霞吧,春天的彩霞,绚烂而美丽。”小乖妮父母不以为意,倒是小乖妮觉得这名字很好听,就自己作主,以此作为自己的学名了,从小学直到高中。于是呢,父母和哥哥还有村里的大人们,喊她小秋;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们,则喊她梁春霞。

那时的小秋只觉得:既然别的小孩子都去上学,那我也应该去上学;既然大家都上学,那这上学必定是能给人带来好处的,能给人带来前途和光明的。所以从小秋上学的第一天起,就是心甘情愿、自觉自愿的,而不像有些孩子是被家长连劝带吓哄到学校去的。早在小秋被称为小乖妮、做哥哥跟屁虫的岁月里,小秋就随哥哥光顾过这所学校好几次了,对这所学校并不陌生。

这所学校座落在通向镇上的那条大路的北边,隔马路对过是一家小商店,西南隔路斜对的是村上的大队部,学校后边是归小乖妮队里的自留地。自留地面积不大,约有一二亩,还有几个坟头馒头一样地矗立在那儿,这都是老坟墓,不知是何年保月的了。离坟一丈处即是村上住家。学校东边是村外的树林子,林外即是田地。学村西边是一大片旷地,比周围地面稍低,原是学校的操场,后来废弃了,这儿就成了大队部的露天影场,晚上经常在这里放电影。这片旷地的西边上长着几棵合围的大白杨,春天里飞棉飘絮,夏天里哗啦啦乱响。因为这片旷地较周围地面低,所以夏天一下大暴雨,这里就成了一片汪洋,孩子和村民们就趟着水来来去去,那些鸭啊鹅啊也都来这水上扑腾嬉戏,游来游去。等雨停后五六天,水涸陆显时,竟有白亮亮的鸭蛋和鹅蛋躺在那里,小秋就曾经从这儿捡了好几个蛋回去。

这所学校占地十多亩,面积还是挺大的。因为面积大,学校的围墙也就不好修:东边倒了一段,西边塌了一截。好在那时是天下太平,再说小学校园里也没什么油水,不担心招贼,也就任那些断垣残壁或躺或卧,不加整修。

校园里还有几棵大桐树,矗立在校内南北走向的主道两边------学校的那口司号发令的大钟,就系在最粗壮的那棵桐树上,离学校会议室不远。校内校舍也几经变动,在小秋最初的记忆里,校内共有三排半房子,最北边的那一排,中间三间是校会议室,墙上贴着革命标语和马、列、毛、斯四巨人的大幅画像。经常在这里开教师会议,接待上级来访,集训各班优秀学生和干部,最初教师们也在这里批改学生作业,最来一个年级的老师分一间办公室,也就是两人一间。会议室东边那几间房是校长办公室、起居室和厨房,会议室西边那几间是各年级老师的办公室。

学校最南边,主道东道那六间房是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的教室,主道西边六间是二、三年级学生的教室,中间那半排三间,是一年级的教室。和一年级教室隔校园主道相对的那片旷地,是校内操场。

这样的校园对于那些还没什么见识的小孩子来说,就是很大的了,足够嬉戏玩耍了。

这所小学是行政村名下的学校,行政村编队里的五个自然村的孩子,都可以来这儿上学。那时,基本上是一个行政村有一所小学,这些小学统一由镇上教育部门主管。那时,一所小学校里的教师基本都是本村的人,有的是初中毕业,有的是高中毕业,只有一位中年的女教师,是县师范学校毕业的,嫁在了本村就在本村任教了,主要是教小学高年级的数学。那时,小学教师虽然能在全乡范围内互相调剂,不过大多数还是在本村执教,教学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家庭,也便于教师们的日常食宿。只有校长不是本村的,是乡教育部门任命的别村人,吃住都在任职的学校,任校长的同时还要给高年级的学生讲课。

在小秋读小学的五年中,这所小学共换过四任校长。第一任姓康,不知来自何村,三十岁出头,高高的个子,适中的身材,言语谦虚平和;第二任校长姓常,来自小秋村西北的常楼,四十多岁,中等偏上的个子,微胖的身材,头顶微秃,脸色红润,走路快捷,来去如风,声音宏亮,说话幽默;第三位姓王,来自小秋村东偏北八里处的王新村,个子稍矮,身材微胖,少言少语,爱低头沉思,满腹丘壑。那时村里没有什么幼儿园和学前班,适龄儿童一入学就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这所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班学生,每个年级都配有两个老师------一个教语文,兼代别的科目------比如自然啊,思想思德啊这些。语文老师也就是这个班的班主任,管理日常一切事务;数学教师,只是给学生们上课、授课,别的一概不管,一个数学老师常常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

小秋的第一个正规启蒙老师,也就是这所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张老师。这是位中年女教师,中等个子,齐耳短发,方面大眼,性情善良,又面带着在学生面前不得不有的威严,声音圆润悦耳响亮。她住在村子中间偏西的地方,辈份较长,小秋父亲见到她还要喊她婶子。这是位任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已多年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深谙初入学小孩子们的心理,既像慈母一样不厌其烦地谆谆善诱,又像严父一样严加训导,学生们有了什么委屈,就去向她哭鼻子告状,她都能恰到好处地给以安抚,并顺利解决问题。

刚入学的学生经她教导几天,就懂规矩好多:刚入学时,班里人声噪杂,说的、笑的、哭的、闹的都有,铃声响过两遍,老师都已经站在讲台上了,下面还是乱如蜂窝,嗡嗡嗡讲话声不断;几天后,只要预备上课的铃声一响,孩子们立刻各就各位,从书包里掏出课本,规规矩矩地坐等上课,不说是鸦雀无声,也不象刚开学头几天那么噪乱了;再过几天,还没到上课时间,学生们竟然都自觉地坐在教室里大声读书了:“a---,o----,e-----”,拖着长长的声调,摇晃着小脑袋,有的还随着发音身子一俯一仰的。别管心思在不在,反正声音倒是蛮响亮的,这时的孩子们觉得随大伙一块大声读书,就像在练集体大合唱,是一种乐趣,如果不是后来考试得了低分遭到教师和家长的训斥,哪个孩子又会厌学呢!学校里有知识,学校里有同伴啊!

当然校园里也不全是美好,也有人欺负人的时候,只是学生们还小,对荣辱看得很淡,遇上点小烦恼一转眼就抛到九霄云外了。这位张老师全部的教书生涯,都是在和这些一年级的小孩子们打交道,直到退休。竟在小学一年级这一教学岗位上,干了几十年,但也是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虽说只是一位小学一年级的教师,但整个大队的人没有不尊重她的,大队里的四十岁以下的人们基本上全是她的学生。人们敬重她的敬业,喜欢她的慈善。

小秋进入小学读书后,犹如鱼儿进入了水,优游而自得,除了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考试成绩没在班里夺魁外,以后的每次考试,竟然无人能出其右!从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直到小学毕业,小秋的考试成绩始终都是班里的第一名,虽说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可是班里的学生也有三四十个,毕竟有五个自然村的孩子呀!那时的小学是普及教育,家家的孩子都要读完小学的。

因为成绩好,自然也就是班里的班干部,班主席这一职务,小秋也一连任职五年,督促同学们学习,维持班里的学习秩序,给同学们安排座位,收发作业,检查班里的卫生,调解同学间的矛盾,班主任不在时,她就是班里的重心。这只是在班级内,在课外和校外小秋和别的女孩子一样该玩就玩,该闹就闹。小秋小学时期的学习成绩这么好,当然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上课的时候她是很认真听讲的,老师布置下来的作业她是非常认真地完成的,作业本干净整洁,一本用完还象新的一样。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