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站的头像

梁站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05/13
分享
《生如浮尘》 连载

第一十四章 三妹又出生了

小秋在读四年级时三妹妹又出世了。三妹妹的出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甚至可以说是灾难。

一个日头很好的上午,小秋趁课间休息时间,跑回家拿拉在家里的学习用具,一进院门就听见了屋子里有婴儿的啼哭声,进屋一看,原来母亲又给生了个小妹妹。小秋爷爷兄弟三人,只有小秋爷爷一人有男丁,这就是小秋父亲和叔叔。小秋父亲又只生了小秋哥哥一个男孩,小秋叔叔夫妇又结婚十年而没生育,所以小秋父亲就想再要个男孩以使人丁兴旺。所以虽然已有了四个子女,这第五个孩子还是没流产,而是生下来了,尽管当时已在农村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三妹的出生使小秋洗尿布的职责得以恢复,并且还得学着做饭,至于洗碗、刷锅、灶下烧火,都早已会了。

两个月后的一个上午,小秋正在和同学们做课间游戏,却从学校的断墙上,看见父亲被反绑着双手,由一群人押着往镇上走去。小秋心里一惊,只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花了,看错了人。翻过断墙跑到大路上定睛细看,那被反绑着双手、被别人押着走路的人,可不就是自己的父亲么!那身材、那背影、那衣着,都是小秋非常熟悉的。小秋惊呆了,站在那里张大着嘴巴,竟不知道喊叫父亲,父亲的背影越去越远。小秋呆了一会儿,就跑回家去了,这上午的课也没有上完。小秋回到家发现叔叔、婶子和领居们已到了,正在安慰着母亲。两个月大的三妹,在母亲的怀里眨着她那懵懂的眼睛,看着母亲和人们谈话,全不知这场灾祸是因己而起。

从大人们的谈话中,小秋渐渐了解了事情的缘起和经过:原来,不知村里的哪个好事之人,向乡里举报了小秋母亲超生,乡里负责管该村计划生育的人,就来到了小秋家里,并没有经过行政村的大队部。这些人来到之后就对小秋父亲,进行了责怪并要求上缴超生罚款。而小秋父亲的脾气却是暴燥而又桀骜不驯的,再加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还不是太久,对这项政策还不是太理解,就很是听不得那些乡里来人的居高临下的责骂,自以为多生了个女儿,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就和那些人吵骂了起来。那些乡里的来人,自以为自己在代表着政府行事,态度本就倨傲,哪里容得这个已经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乡下农民和自己骂仗,就上前想动手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农民。小秋父亲也是个爱打爱斗之人,岂会站在那儿等着挨揍,就和这几个人打了起来。但一人难敌四手,小秋父亲很快就被那些人按倒在了在上,并被绑上了双手,然后被那几个人押解去了镇政府。

大家谈论了一会,就决定由小秋叔叔去找小秋的堂姑父------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小秋的二奶的女婿,让他出面去镇上求人。这位姑父是镇上邮电所里的工作人员,按说,也不是什么有权力之人,连芝麻大的官也算不上。但大家觉得其人常在镇上上班,和镇上的那些领导最起码还是脸儿熟的,总比村上的这些泥巴腿子、陌生脸孔好说话。于是,叔叔就去了镇上的邮电所,堂姑父就去了派出所,第二天,小秋父亲就回家了。不知是堂姑父的人情起了作用,还是父亲的作为本就犯不上刑拘,也或者是二者兼有吧。上午小秋放学回到家,看到父亲已经从镇上回来了。父亲一边活动着被绳索绑得又疼又麻的手腕,一边在嘴里骂着村里那个不知名的举报者,后来还抱怨起堂姑父来。嫌人家胆小,向镇上计生办和派出所的领导,说了太多的赔不是的话。隔天,堂姑父和堂姑来到小秋家里看望小秋父亲。从堂姑父的表情上,小秋明明看到了真切的关心,和对此事的惶恐和后怕。他一个邮电所小职员,小人物一个,哪有资格以领导的口气命令人家放人呀!人家已尽了人情,已做了该做的事,秋觉得父亲不应该有埋怨人家的想法。

这件事以后,父亲就和村里的一个人结了怨。这个人名叫银锁,比父亲长一辈,但年纪比小秋父亲略小,在此事件之前两家关系还是比较好的,曾合作喂养过牛,小秋父亲怀疑是他举报了自己超生的事。这位银锁人长得面黑、微胖,据大人们说,他还在部队里混过两年,后来复员回来了。大人们聚在一起调侃时,曾说到过他的一件趣事:当年一群人在一起讨论什么味道好闻,这位银锁大人竟胸无城府地道出肺腑之言,他说他很喜欢臭脚丫子味,觉得此味道不错!当时人们就起哄说:“这很容易嘛,每天晚上睡觉时,把你老婆的脏脚抱在怀里就行了,包你闻个够!”他真心说出的真心大实话,从此后就成了人们打趣他的话柄,也成了村上人们口中的一件笑料。

这位银大人已是如此地天真可爱,但说起其父亲来,那在本地邻近的几个村中,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原来这位银大人的父亲人送外号“老赖皮”,是本大队有名的“民选”的八员大将之一。

说起这八员大将,那可是颇有一段来历:

小秋村所在的大队共包括八个生产队,张大庄分一队、二队;前陈庄是三队;小郭庄是四队;小秋所在的梁村分成了五队、六队和七队,后陈庄就是第八生产队。这几个村以梁村为中心,紧相毗连,梁村的东南面是张大庄,正南面是前陈庄,西面是小郭庄,东北面是后陈庄。张大庄和前陈庄东西排列,已连在一起,没了明显的分界线。

当时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年青人,就从这八个生产队里,各挑一个有特点的人作为这个生产队的代表。并把这挑出来的八个人封为本大队的“八员大将”,并以代表了这八个人特点的绰号,编出了点将诀。其诀云:一队里傻建国,二队里大个子兆,三队里……(年深日久,忘了),四队里郭疙瘩,五队里老歪子,六队里小腌臜,七队里老赖皮,八队里撅屁股娃。一队里这员大将名叫建国,人有点傻气,全大队的人都认识他,男人嫌弃他,女人躲避他,只有哪家有什么重气力活因人手少而搞不掂时,才会喊他帮下忙,以傻而闻名乡里,于是就成了一队的代表;二队里这员大将叫喜兆,个子很高,一般人只到他肩膀,其人以个子高而闻名于全大队,人送外号“大个子兆”,因身高而成名,遂成了二队代表;三队里这员大将……;四队里这员大将姓郭,因其是个罗锅,后背上好象长了个大疙瘩,人称郭疙瘩,真名倒被大家忽视,竟尔淹没无考了,他因这后背上的大疙瘩,而被大家所牢记,于是就成了四队里的代表;五队里这员大将因为天生是个歪脖子,人们也就都喊他老歪子,一歪成名,遂成五队里的代表人物,这位老歪子以养种羊为别家发情期母羊受精为生,村中闲人们为其所编的一个顺口溜,就概括了其日常生活状况:天刚蒙蒙亮,歪子起了床,牵着苗子羊,东庄到西庄,挣了一毛五,买个热红薯;六队里的这员大将,其乳名就叫腌臜,本人也确实有点腌臜,大约三个月洗一次衣,一年洗一次澡,真正做到了名如其人,其名字的怪异和外表的邋遢,使其名在本大队里妇孺皆知,于是就成了六队里的代表;七队里这员大将,身高六尺,面黑如墨,深目鹰鼻,远看威猛,近看乖戾,平日里面容呆板,不苟言笑,长了这样的一副吓唬小孩儿的怪相,孰不知其人可是耍赖高手,财、物一旦到了他手里,就很难再完璧归赵,至于打牌时的输赢对他也没什么意义,他只认赢,不认输,输了就耍赖,人送绰号“老赖皮”,赖名远扬,于是就成了七队的代表;八队里这员大将,本姓陈名三娃,人长得精明干练,倒也知书识礼、人情练达,奈何造化弄人,自出娘胎就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时短腿着地时,屁股就要相应地撅起来,一路走来一路撅,撅成乡邻眼里的一道风景,人们就称他为撅屁股娃,就因他这一撅,使全大队的老少乡亲们对其过目不忘,遂成名人,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八队的代表。

当然最初提议选这八员大将的人,自然是那些无聊的闲汉,后来又被村上那些顽劣的少年进行实施,最后就出炉了本大队的八员大将的名单。随着这些顽劣少年嘴上的哼唱,这点将诀迅速风靡本大队的几个村,八员大将迅速窜红,红到发紫,在当时,你可以不知道村支书是谁,但你绝不会不知道本大队的八大将是谁。当然,编这样的点将诀,好象有点缺德,似乎有歧视有生理残疾的同胞的嫌疑,但当时除了那几个带着坏笑、哼唱这点将诀的几个少年外,别的乡亲们并没有因为他们入选了点将谱,而看低了或是看高了他们。他们自己也是和以前一样的坦然,并没因此而自惭形秽,或是高傲起来。这点将谱的功能,就是提高了这八个人在本大队的知名度而已。

说实话,那些没入诀的聪明精干、身体没什么缺陷的人,小秋倒没记得多少,随着岁月的流逝,绝大多数人都再想不起了,但这八员大将像被铭刻在脑子里一般,挥之不去了。小秋觉得这点将诀,只是乡民们之间,由亲昵而产生的一种肆无忌惮而已,只是乡民间之间的一种逗乐,并没有多少恶意的。正因为是乡亲,大家知根知底的,才根据你的特点来编派你,如果是和你素昧平生的人,人家想编都不知从何编起哩!

叙完了这点将诀的小插曲,还让咱们言归正传,接着表述小秋父亲,和八大将之一的老赖皮之子——银锁之间的恩怨情仇吧。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