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站的头像

梁站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06/10
分享
《生如浮尘》 连载

第三十四章 移花接木

就在小秋心里感到很空虚时,二妹告诉了她关于大妹的一个秘密:大妹在和一个叫王星的男孩谈恋爱!

同宿舍的同村女孩都知道此事,只有小秋被蒙在鼓里。小秋就很担心,因为这个大妹自小就胆大妄为,很自以为是,脸皮儿又厚,小秋害怕她和那男孩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如果最后恋爱不成,大妹岂不是受了伤害?女孩儿毕竟是女孩儿,在男女之事上越了轨,吃亏的肯定是女孩。再者,家中父母肯定也舍不得让她远嫁四川。出门在外,自己作为大姐,有责任对她进行教导和规劝。

于是小秋就在晚上下班后找到大妹询问此事,但大妹却是一脸的不屑,对大姐关心的询问只回了一个白眼,就扬长而长。此后小秋又几次想教训大妹一些话,但大妹每次都是一言不发、扭头就走,根本不给你张口讲话的机会。小秋只有气闷。

后来竟有几个晚上,都过了午夜十二点大妹还没回来,同宿舍的女孩子都已鼾声大作,小秋担心得独自一个人深夜坐在楼梯口等她回来。快到凌晨一点了,大妹才和那男孩回来。那男孩一见到小秋,就低头绕过去回男工宿舍了,大妹照旧是不理不睬,回到宿舍上床就睡。小秋只好爬到她上铺、爬在她耳边说她几句,她竟用手指往两个耳朵眼里一塞,眼睛一闭。深更半夜的又不能大声嚷嚷,怕打扰别人休息,小秋只好一肚子气地悻悻下来,回自己床上躺下。

有一次,大概晚上十点半左右,小秋听二妹说大妹现在在男工宿舍,就生气地去找她:一个女孩子家,晚上去人家男工宿舍干嘛?!人家男工也要休息啊!气冲冲上去一推门,竟推不开,在外面叫大妹名字,半天才打开门。进去一看,别的男工都避嫌没在宿舍,只有大妹和那个王星在屋里,大妹在人家床上坐着。小秋非常气恼,但又知自家妹妹听不进自己的话,为了保护大妹,小秋只好冲着那个男孩儿吼:“既然你愿意和我妹来往,你就得负责到底!如果以后有了什么事或是你欺负了我妹,看我怎样找你算帐!”大妹看小秋对那男孩叫,就起身走了。

小秋见此事自己管不了,只好和二妹一道去公共电话亭给家中父母打电话,问该怎么办?小秋原以为爸妈会大怒、会紧张,但没想到爹妈竟是比较淡然的口气,说她长大了,既然管不了就随她去。小秋听得父母这样说,也就只好不再强管大妹,但为了眼不见心不烦,小秋就离开了此厂。

经人引荐进了一家小型的纸盒厂。引荐她的是裕鸿鞋厂里的、一位做衣车工的、叫金花的女孩,这女孩是小秋老乡,在老家住邻村,她很欣赏小秋对妹妹的关心和管教。这位女孩儿也就二十岁左岁,长得非常漂亮。眼睛大而机灵又透着正气,面如满月,齿如扇贝,唇若涂脂,身材苗条高挑,说话声如银铃一样地悦耳,影视明星一般地美丽。只可惜没有导演来发掘,竟湮没于庸庸打工者之中。

小秋这次进的是一家庭作坊式的、小型纸箱加工厂。厂子是一栋居家式的两层小楼,一层的大厅作工作的场地,两间侧房作男员工宿舍。二楼的大厅作裁切纸箱的场地,边上的侧房作女员工宿舍。这个小厂只有六七个工人,一个在二楼冲裁,其余的人在二楼折叠和粘贴,活儿很简单。厂里有一个当地的二十四五岁的年青小伙子作管事的,一天大概在厂里四五个小时,有时一天不见人。老板也是个年青人,也就三十岁左右,个子不高,身材瘦削,不苟言笑,也就只有在忙着赶活儿的时候才过来看一下,要是晚上加班时过来,还会帮工人们买宵夜。厂小人少,活儿也不太多,老板和管理下班后又不在厂里,所以感觉很放松。尤其是不加班的晚上和没活干的白天,竟会觉得太闲适,有的工人就出去逛街、访友、看电影。六七个工人中也就三四个人住厂,在没活儿时又都出厂玩儿去了,厂子里就很安静。小秋宿舍里就只住有她和一个湖南的大姐,那湖南大姐出去玩后,就只有小秋一个人寂寞地在宿舍里了。

小秋就想利用这宽松的时间和安静的空间写点儿什么,以来印证学生时代语文老师所说的话:"你的作文写得非常好."小秋还曾记得初中时代,那位李姓语文老师曾帮自己投过一次稿,只是却是泥牛入海,毫无回音。高中时代自己的作文也常常被语文老师作为范文给同学们宣读。小秋觉得,自己的作文光是老师觉得好,怕还不是真的好,如果真好的话,那就该见诸于报章和杂志。小秋心里一直存有要检验一下自己写作水平的念头,只是以前没有成熟的时机。而现在,工作轻松,时间充裕,环境安静,手里又有零用钱,不担心吃住,不操心家务,倒是个写点东西的好时机。

于是小秋就在自己的那个黑色封面的小笔记本上写了起来,写的正是那位裕鸿厂的“郭富城”。小秋怀着怀念的心情,在文章中描写了郭富城英俊的外貌,复杂的性格,记叙了厂里有关他的趣事和传闻。并移花接木地把“周星驰”的弹吉它才艺嫁接到他身上,以丰满人物形象。并夸赞他对爷爷的孝顺,还对他爹死娘嫁的身世表示同情,最后,表达了对他未来人生的衷心祝福。写完后就命名为《我的一位好友》。刚好小秋手边有一本杂志,叫《佛山文艺》,上面有一则征稿启事,是为刚创刊的《侨乡文艺》征稿的,小秋就买来方格稿纸誊写好,装入信封里按杂志上所写的地址寄了出去。寄信人地址写的却还是裕鸿厂,因为小秋不知道自己能在这个小厂呆多久,而大妹二妹都在裕鸿厂,她们会替自己收取信件的。

小秋也只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写作能力达没达到发表的水平,并没想以写作为职业,因为小秋知道,如果不是已经声名远扬的大师级的人物,在现代社会里以写作为生是会被饿死的。稿筹又低,名作又不好写,垃圾文字不屑于写,就是写出了也没什么意义。即使有志有才要写出旷世名著,可在现代社会怕名著还没写完,自己倒要饿得前心贴后背了。就是写出了自认为是旷世名著的作品,还得要有伯乐来赏识,还得要大众来接受,这中间都需要时间,自己不被饿死才能支撑起那带着缈茫希望的时间。生存下去才是第一要务。所以,稿子寄出后小秋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稿子若能被采用,可以在自己心里小乐一下,说明自己的写作能力虽没登堂入室,倒也已略窥门径;若没能被采用,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此生并不指望以它来谋生。写作,在现代的商业社会里,只能用来自娱自乐,陶情适性,以此养家糊口,对无名小辈来说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又过了一月有余,忽二妹来厂找小秋,见了面后交给她一个已拆开的信封。小秋见信封上有"侨乡文艺编辑部"字样,知是所寄去的稿子有了回音,但小秋还不敢确定稿子已被采用,还以为是编辑部礼节性地寄来一本杂志,作为对来稿的一种鼓励,并同时为自己作宣传的。就对二妹说:"我曾给这本杂志投过一篇稿,今天换回一本书。"二妹就说,这本杂志里面有你写的。小秋就惊讶地问二妹怎么知道?二妹说她已经读过这本书了,里面的一篇文章很像你平日说话的语气,而且那篇文章的署名,和信封上括号里的一样。

小秋这才大悟。隔两天,又收到了寄来的五十元稿费,小秋这才在心里乐了好几天。自己这十多年的书毕竟没有白读!虽没给自己带来名和利,但起码学会了怎样写文章。这件事小秋以后就再没向别人提起过,知道者也就二妹,因为小秋心里明白,在当今这个社会,钱,才是一切。就是你写出了再好的文章,如果最终转变不成金钱,也没人会为你喝彩。这点儿小事向别人炫耀,也实在没什么意思,那些连初中都没读过的女孩儿,不一样在打工挣钱?并且比自己挣得还多。

此后小秋也曾想过去应聘文员和会计,但又担心自己不会电脑。趁纸箱里厂没活干的空隙,咋着胆子去应聘过一次会计,结果因没经验而被人家拒绝。此后小秋就没敢再去应聘过管理类和会计类的岗位,被人家拒绝的滋味太难受、太尴尬,犹如被人扇耳光,小秋的自尊心受不了,宁愿像别的没文化的女孩子一样,窝在车间里干那些简单的体力活,图个自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