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站的头像

梁站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05/10
分享
《生如浮尘》 连载

第一十三章 两个妹妹

小秋在家中排行老二,哥哥大小秋一岁,小秋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大妹小小秋六岁,二妹小小秋七岁,三妹小小秋十一岁。

在小秋六岁的那年,就学着照看妹妹了。赶上农忙时节,父母都要去田里抢收抢种,就把妹妹交给小秋了,让她在家里照看着。如果妹妹哭闹起来,小秋只好把她抱起来去门外走走。与其说是抱还不如说是拖,刚六岁的小女孩哪有太大的力气。而且大妹妹自小就长得胖乎乎的,活像一个肉墩墩,小秋就勉强驾起她的胳膊,从背后紧扣着手儿拖着她去门外转转,村里的婶子、大娘看见了就打趣说:一只小瘦猫叼了只大肥鼠。一次,父母去了村东的田里挖红薯,日将午时还没回家,大妹妹又哭闹个不休,小秋这只小瘦猫,只好强拖了她这只大肥鼠,去田里找母亲给她吃奶。走到村外的那个大坑------王庄坑边就几乎走不动了,累得吭吭嗤嗤直喘气,刚好村里一位去田里干活的叔叔路过,就赶紧接过妹妹来,并领着小秋到田里找着了母亲。母亲给妹妹喂了奶,就又把妹妹交给了小秋,小秋就怀抱妹妹,坐在田里看大人们干活。等到母亲干完活喊小秋回家时,小秋却发现自己的双腿没了一点知觉,完全麻木了,站不起来了。原来是大妹这个肉墩长时间躺在腿上,把小秋双腿压得失去了知觉。母亲把小秋扶起来,给她揉了揉,半天才恢复过来。

在夏天,小秋抱着妹妹在村里玩,妹妹就趴在她肩头吮吸,只要妹妹不哭闹就行,小秋往往任由她吮吸去,结果呢,一个夏天就把小秋穿的汗衫的肩头部位,给吮吸成了破洞!至于被妹妹撒身上尿、拉身上屎也是常见的事了,有时趴在肩头的妹妹忽然会抬头看一眼姐姐,然后又不安地转动几下脑袋,接着小秋就会感到身上一热,低头一看,原来是妹妹撒尿了。甚至有的时候,妹妹还趴在肩头上咯咯地笑着,但一泡臭屎已经拉出来了,搞得小秋狼狈不堪。

小秋还要听母亲的吩咐,洗妹妹的尿布、屎布。那时卫生纸在乡下还是稀罕物,平常人家谁用得起,给小孩子擦屁股用的往往就是那些旧布头,擦脏了再洗干净,洗干净后再擦脏,如此循环使用,倒是真的既节约又环保。至于说到卫生,千百年来人们就是这样过来的,也没见出过什么大事故,只是苦了那洗尿布、屎布的人,家有吃奶的小孩,一天就得洗几次尿屎布。

做姐姐的纵是如此辛苦,做妹妹的长大后也并没领情,小秋的大妹妹自小就性格古怪刁蛮,从不和姐姐亲近,长大后更是视姐姐为对手为冤家,对姐姐出口就是挖苦和谩骂。但小秋天生又是个受不得羞辱的人,外人的羞辱尚且从来没受过,更何况自己的亲妹妹无理取闹的谩骂!难免怒火中烧,于是两人就难免动手扭打,这时母亲还老是骂小秋不懂事不谦让自己的妹妹。小秋为这个大妹妹受了不少的窝囊气,心情郁闷。后来,小秋从万年历上看到,十二生肖中,马是冲鼠的,而且小秋壬子年出生是江河水,大妹呢则是戌午年出生属天上火,是命定的水火不容。了解到这些后小秋才稍为释怀,怪不得自己对大妹再好,也改变不了大妹妹处处和自己作对的作风,这是上天命定的呀!后来小秋就处处躲着大妹妹,即使以后各自成家出外打工,也是一个去了南方的深圳,一个去了北方的北京,道不同不相为谋,为谋必有变。小秋以后对大妹心中挂念,也只是异地表示一下关心,而绝不会去和她会合共处。

大妹七岁时父亲也让她上了学,但是她心不在读书上,经常逃学,别的孩子在学校里上课读书时,她则一个人孤独地在校外的树林子里玩。小秋也曾想在功课上辅导她,怎奈她一见姐姐就抵触,小秋对她那门门不及格的功课也就无能为力、徒呼奈何了。三年级时大妹就自愿辍学了,可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又抱怨父母偏心,让姐姐读完了高中,而只让她读到小学三年级。殊不知,姐姐能读完高中,也是她自己努力争取来的呀,父亲也几次让小秋辍学,但小秋都哭闹着不肯,才得以读完了高中。大妹年长后和小秋的生活习惯也是不一样的,小秋是比较注重传统的人,穿衣打扮都是大众化,也从来不刻意追求外表美,不化妆不涂脂抹粉,对那些化妆品的化学味道还本能地反感;而大妹呢,则是追求时髦的人,比较注重穿衣打扮,很爱涂脂抹粉。小秋从来不吃大妹用手摸过的馒头,也不使用大妹曾用过的碗筷,那上面化妆品的特殊味道,让小秋反胃。在私人感情上呢,小秋直到经人撮合,和邻村的一个小伙子结婚,也没尝过和男孩子谈恋爱的滋味。而大妹呢,则在婚前已和几个小伙子谈过情说过爱了,最后自作主张嫁给了一个打工时自己看上的四川小伙子了,生俩孩后又离婚了。

在大妹刚刚会走路时,二妹又哇哇坠地了,小秋这个做大姐的,又多了一项照看二妹的任务,照看大妹时的经历再重来一遍。没事时哄妹妹玩,时常抱着妹妹出去走动走动。二妹也时常撒小秋身上尿、拉小秋身上屎,但身为大姐,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也是必担的责任。小秋常常是怀里抱一个,身边跟一个,父亲和母亲都要忙田里的农活,家里的家务。这个二妹倒是比大妹文静,和小秋非常亲近,很听话很乖,只是身体稍稍有点弱。

二妹的性格是隐忍型的,受了委屈不闹、不申辩,却只爱默默地流泪。就是父母错责怪了她,为了避免姐姐们受责罚,她也会低下头代人受过,不申辩。有一次小秋领着两个妹妹,在村边的树林里玩,小秋正玩得高兴时却突然看见,二妹倚着一棵树正默默地流眼泪。小秋就赶紧上前问她怎么了,二妹也不说什么,只是那眼泪却像断线珍珠似的往下掉。看起来也不像是受了谁的委屈,倒像是想到了什么令人伤感的事。这让小秋又心疼又好笑:小小年纪就如此多愁善感,真真是林黛玉转世了!因为二妹非常隐忍善良,小秋就对她多多地关爱,非常地照顾,甚至比父母还细心。

三妹出生后,大妹、二妹就主要跟着小秋睡了,三姐妹睡在放有粮缸的西屋里。小秋这个做大姐的就每天负责整理床铺,晚上搂着二妹睡,大妹则是自己睡在同一张床上的另一头。夜里小秋醒来还不忘给妹妹们掖掖被子,喊妹妹们起来撒尿,以免睡熟尿了床。二妹是有喊必起,撒完了尿再上床睡;大妹呢,往往是蒙上被子装听不见,等大家都再次睡熟后,大妹在睡梦里就开始在床上画地图了,常常连累姐姐和妹妹睡湿被窝。对于如此无赖的大妹,小秋常常是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天亮了还得把她尿湿了的被子,拿出去晒。

因为两个妹妹的年幼,小秋就不能安心踏实地上学读书了,每到农忙,或是家里有什么要处理的急事,父亲就勒令小秋不要去上学了,小秋只好托同学向老师请假,常常是一连两三天地呆在家里,照看妹妹们。好在小秋的时常请假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习成绩,依然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这也是父亲勉强让她读完小学的原因之一。

父亲和母亲常向小秋说,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大学并不是好考的,考不上大学的话不如不读书,父母常以这样的观点劝小秋下学。父母这样做,也有乡下很普遍的歧视女孩子的因素在里边,父母最大的希望寄托在哥哥身上,对哥哥,他们从来不说这样的话,而是卯足劲儿要供哥哥考上大学的。但小秋总觉得多读点书总是好的,作为一个农村的女孩子,上学好象还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那么一点将来跳出农门、增长见识、有所作为的希望,即使这希望是那么地遥远和渺茫,但总好过没有。所以每当父亲让小秋辍学时,小秋就以哭泣来对抗。再加上连任小秋两届班主任的老师老,向父亲夸小秋很聪明,是考大学的好苗子,父亲也就只好让她继续读下去了。

当小秋年长后一事无成,还没那些不怎么读书的小学同学混得好时,小秋就会反思:当初自己如果不给人生定那么高的调,自己不读那么多书,而是乐于做个愚人,或许结果比现在还好吧?至少是活得自得其乐,不会因个人价值不能实现而烦恼,也不会有因复杂的思想,而带来的无穷的忧思和愁闷。“女子无才便是德”或许真的有些道理,时势造英雄,“刘项原来不读书”,读书多也未必就见得一定能成材,成材,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来配合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