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 作品在线 > 在线阅读 > 《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

《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

//m.zimplifyit.com 2013年09月12日13:51 陈军
作者:陈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书号:9787509723371
定价:48.00元 元

  本书深入研究了郭沫若、老舍、曹禺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互动关系,力求通过经典作家与杰出剧院的相直关系研究,来反思戏剧艺术中文学与剧场的辩证关系,为当今戏剧创作与演出提供新的理论指向和实践范式。

  本书对剧作家、导演和表演艺术家、戏剧爱好者、戏剧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及戏剧批评与理论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本书写作的缘起、思路及价值………………………………… 1   上篇  郭沫若与北京人艺……………………………………………… 9  ...
绪论 本书写作的缘起、思路及价值
  尼柯尔在《西欧戏剧理论》中说:“在戏剧评论家迄今面临的一切问题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涉及戏剧与剧院之间的关系问题。”[1]文学与剧场、作家与剧院或者...
上篇 郭沫若与北京人艺
  从人艺历年演出的剧目来看,郭沫若戏剧在北京人艺的上演相对较晚,但在人艺演出史上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说此前人艺在老舍、曹禺戏剧的演出中实践了...
第一章 郭沫若戏剧对北京人艺演剧民族化的贡献
  建国后,郭沫若共有三部戏剧在北京人艺演出,即1940年代旧作《虎符》以及新作《蔡   文姬》和《武则天》 。这三部戏剧对北京人艺演剧民族化贡献卓著,...
第二章 北京人艺对郭沫若戏剧创作与演出的作用
  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首都的话剧舞台上可谓百花齐放、群芳争艳,而焦菊隐导演的郭沫若新编历史剧《蔡文姬》尤其光彩夺目、倍受关注。...
中篇 老舍与北京人艺
  在本书的绪论中,我们说到,老舍与北京人艺的关系类似于契诃夫与莫斯科艺术剧院,不把老舍这种“新型戏剧”研究透彻,就无法解释他与北京人艺之间独特的互...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
  迄今为止,在老舍的小说与戏剧的研究中存在着严重的割裂现象,研究小说的不涉及戏剧,研究戏剧的也不顾及小说,有些文学史更是“腰斩”老舍,现代文学史只...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2)
  四、综合与单一、集体创造与个人写作的区别。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而小说则是单一的语言艺术。王朝闻在《美学概论》一书中说:“综合艺术是戏剧的重要特...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3)
  从老舍的小说创作经验谈中,我们不难看到:老舍对情节结构的控制和重视有一个发展过程。写处女作《老张的哲学》时是“在人物与事实上我想起什么就写什么...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4)
  早在长篇小说《二马》中,他就特别设计了两组冲突:一组是老马和小马新旧两代人的冲突,引发了对历史转折时期新旧两代人无可调和的撞击的思考,通过揭示...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5)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老舍小说中的戏剧性。孤立起来看,每个方面我们都能在其他作家作品中找到,但同时拥有这四个方面的因子则为老舍小说所特有了。...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6)
  必须指出,老舍这种不注意戏剧技巧,仅凭小说写作的经验和方法来写戏剧的创作情形,在他以后的剧本《国家至上》、《张自忠》、《面子问题》、《大地龙蛇...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7)
  建国后老舍写的第一部剧作是《方珍珠》,是由他的小说《鼓书艺人》改写而成的,它还是接续那种突显自己的长处的路子走。而且跟以往戏剧作品不同的是,他...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8)
  很多学者都把老舍的《龙须沟》、《茶馆》的结构与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曹禺的《日出》混为一谈,认为都是横剖面式结构或称之为“人像展览式”结构[84](霍...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9)
  1956年,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在社会领域提出大鸣大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文化领域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允...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10)
  除了以上三篇直接由他的小说改写而成外,小说创作更是为他的戏剧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来源(小说的情节、人物、时代面影等进入他的戏剧创作中)。以《茶馆》为...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11)
  老舍在《对话浅论》中就说:“在话剧对话的时候,我总期望能够实现‘话到人到’。这就是说,我要求自己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与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12)
  (一)现实主义   美国著名戏剧家加斯纳说:“现实主义和剧作上的任何非现实主义风格一样,毫无疑义,也是一种‘风格’”[121]。老舍小说创作中的现...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13)
  从老舍幽默的一贯特征来说,我个人更倾向于把《茶馆》定为悲喜剧。从《茶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和弥漫在剧中的幽默色彩来看,说《茶馆》是悲剧无疑...
第一章 跨文体写作与老舍戏剧的独特性(14)
  关于史诗性,黑格尔在《美学》中有非常精辟的阐述,他说:“史诗以叙事为职责”,“须用一件动作(情节)的过程为对象,而这一动作在它的情境和广泛的联系...
第二章 老舍戏剧对北京人艺的影响
  在第一章中,我们主要从跨文体写作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老舍戏剧的独特性。由于小说创作对老舍戏剧的影响,使其剧作无论在创作层面还是在美学层面都呈现出迥乎...
第三章 北京人艺对老舍戏剧的影响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米还不能是霉变的),但另一方面,再好的米遇不到巧妇的话,也不能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米饭,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苏轼...
下篇 曹禺与北京人艺
  新加坡艺术家郭宝昆曾对“郭、老、曹”在北京人艺的排名谈了他自己的个人看法,他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号称‘郭、老、曹剧院’,这里含有很大的政治色彩...
第一章 曹禺作为北京人艺院长的功绩
  1982年,曹禺在为院庆三十周年出版的画册写下的《序言》中说:“在三十周年的纪念日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一半的生命与这个剧院紧紧连在一起。”[1]确实,...
第二章 曹禺戏剧对北京人艺的影响
  曹禺作为北京人艺的院长对剧院的建设与发展自然功不可没,北京人艺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业绩与曹禺在其中的倾情投入与默默奉献有关。曹禺对北京人艺的另外一个...
第三章 曹禺戏剧的演出史及舞台处理的得与失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共创作三部戏剧,分为《明朗的天》、《胆剑篇》和《王昭君》,都是由北京人艺演出的,其中《胆剑篇》是他与梅阡、于是之合作完成的,可...
结语 对文学与剧场辩证关系的思考
  以上我们分上、中、下三篇具体分析了“郭、老、曹”与北京人艺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看到,“郭、老、曹”与北京人艺的双向影响是各有所长、互有成就的。如...
附录一:北京人艺1952-2009演出剧目*
  1952年   《麦收之前》:编剧(谭仪) 导演(邵惟) 设计(周人杰)   《夫妻之间》:编剧(本院下厂小组) 导演(凌琯如、李醒) 设计(韩西宇)   《...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郭沫若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曹禺全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
后 记
  《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的关系研究》一书是本人继《工与悟——中国现当代戏剧论稿》(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后的又一个学术“亮相”(该词英译为:“Strike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