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十二月,在“成熟”与“不成熟”之间辞旧迎新
编者的话
2023年12月,全国各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我们也于26日当天选发了《毛泽东诗词中的青春意气》一文,以示追思。文中所述的这些诗词,大都写作于距今一个世纪之前,从中可见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斑斓色彩,也透露出一代革命家的炽热深邃与使命担当。
本月,我们更多地将视线投向经典作家的研究。陈平原《作为教育家的林纾》乃日前在林纾特展上的发言,作者将教育家身份纳入对林纾的理解与考察中,为现代中国文化、思想及教育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启示;马贵《“责任内逍遥”》关于卞之琳的诗歌伦理转变论述深刻,战地经历增强了诗人对责任的理解,也完成关于情感的变奏,动态的历史感、形式和经验塑造了其文学风格的形成;邢小利《读柳青写的检讨和检查》为作家研究奉献了有趣的史料,柳青的幽默与智慧体现在检讨书中,这种特定的文体被他写得行云流水,回环往复,环环相扣,极尽曲折之妙。此外,王碧燕《<杜晚香>与晚年丁玲的时代意识》、萧跃华《<孙犁全集>为何有六封书信前后重复》、程凯《作为“一代人”和成为“一个人”》等也从各自的角度完善了相关研究。
还需着重提及的是洪亮《2011—2021年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概评》一文。作者辑录了2011年至2021年十年间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作目录,整理并收入近年出版的188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出基础性工作。洪亮通过梳理相关史著,也就“民国文学”与“现代中国文学”观念的提倡及其在文学史编纂中的实践、思路各异的现代文学编年史的编写、“语言史”“制度史”等新出现的文学史类型、地域性文学史著作的新变化等问题逐一探析,材料详实、颇见功夫。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具有明显的未完成性,拥挤的学术空间里已经挤满了粗滥之作,但这也可能是新的学术生长点所在,未完成的文学史写作将给后学提供更多启示。正如作者所说,“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这样一个已经相当成熟的学科来说,那些‘不成熟’的因素,或许恰恰是它最需要的新鲜血液。”
本月,有两篇纪念文章让人难以忘怀。其一是张香还老师《重读施蛰存先生给我的27封信》,在27封信笺中,一个可敬可爱的、毫不虚饰的施蛰存先生,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另一篇是刘魁立等四位学者对民间文艺大家贾芝先生诞辰110周年的一组纪念文章合集。播谷飞鸣、草根振宇,贾芝先生以“草根”之身拓荒中国民间文艺事业,可谓勤朴典范。我们将这种深切的难忘的怀念致以二位先生,也一并将这份情感致以过去一年里不断离去的文学前辈与友人。
写下“温故”第六期编者的话,意味着一年的文学之旅即将完成。感谢读者朋友们长期以来的关注与信赖。如果您有对文史频道想说的话,或者有相关的建议意见,都欢迎致信邮箱chenzeyuyihai@163.com,我们期待您的声音。当然,也请一起期待2024年的到来吧,我们新年再相聚。
中国作家网文史频道编辑陈泽宇
2023年12月29日
【温故】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