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二月,龙、历史和时间
编者的话
2024年2月,适逢又一龙年春节,我们同步“龙年说龙”。中国龙,凝聚了古人在漫长历史长河里关于想象的智慧。这一造型不仅从美学上为中华文明所独有,也承袭数千年,表征着古典社会的政治哲学,融入到波澜壮阔的文化血脉,更扎根于传统与现代文学的方方面面。中国作家网持续推出文史特辑“有文化的中国龙”,从汉字演变、典籍整理、名著经典、文化记忆等多领域选择文章多篇发布。
本月,众多选载中有两篇文章备受读者关注。
马群林《李泽厚的“冷冻头颅遗嘱” 已执行,人生最后震撼的感叹号》介绍了一代哲学家的身后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李泽厚创立“积淀说”强调“文化心理结构”,对共时性、历时性与进化性进行了假说。“我是想证明文化是不是影响了大脑,几百年后,是不是可以从我的大脑里发现中国文化的残迹,证明我的积淀理论。”哲人远行,这份冷冻头颅遗嘱,可谓是李泽厚对自己哲学与科学理念的最终践行。文章里,马群林充满感慨地说,“这是李泽厚为自己九十一年的辉煌人生历程所画下的最后一个令人震撼的感叹号!恐怕也将会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空前绝后之举!”
另一篇是王蒙先生的《父亲母亲的罪与罚之后》,一篇难得的纪怀文章。略摘两段如下:“父亲是个理想者、追求者、失败者、空谈者、一事无成者、晦气终生者,我最反感的是他对我的诉苦。在我的父母身上我看到了,我极端热爱的‘五四’新文化带来了伟大的希望与前景,同时也带给了另一些人以极端的上下够不着、左右都为难的撕裂与活活绞杀的痛苦。”“如果说我的小说《活动变人形》的主人公倪吾诚的原型是父亲,我只能为他感到羞愧、怜悯、轻蔑、刻骨铭心的痛惜,还有无奈和对自己这一代的些许骄傲。写他暴露他的儿子的光明底色与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与父母的罪与罚,成为过分鲜明的对照。”王蒙父亲王锦第可能是一个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但很多读者都已经从王蒙漫长的写作史里对这位父亲“略知一二”。通过王锦第,我们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王蒙及王蒙的创作。正如文末所说,“历史和时间,慢慢会使万有各归其位。”
2月4日,著名作家谌容去世,许多朋友在春节前夕都选择重温了《人到中年》的小说和电影。或许,大家重温的还有那些在彷徨中诞生的文学,以及曾经无比艰辛的时代。
中国作家网文史频道编辑陈泽宇
2024年3月1日
黄乔生 董宁文 赵蘅 | 赵瑞蕻:做个光明磊落的人 烂漫的梦魂会年年歌吟
马群林 | 李泽厚的“冷冻头颅遗嘱” 已执行,人生最后震撼的感叹号
2023年7月起,文史频道常设“温故”专栏,在每月最后一天重温当月选载佳作及独家文章。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阶段性地温故知新,并在互联网时代有限地保留一点文学记忆与智识。本月还设立固定栏目“频道头条”,将每日更新中重点推介的好文归档,集腋成裘、寸积铢累、聚沙成塔,以便读者查阅。
【温故】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