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和他和她——浅谈王世襄
编者按:王世襄(1914年—2009年),知名文史学者,文物收藏家、鉴赏家。
2024-08-07
-
“虚其心以察之,平其情以出之”
余嘉锡(1884—1956年),字季豫,号狷翁,湖南常德人,文献学家、目录学家、文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2024-08-07
-
李政道: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编者按: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美国时间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
2024-08-07
-
泰戈尔与犹太世界的交汇
泰戈尔不仅是印度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哲人,也是一位具有跨文化视野的社会活动家,足迹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与许多先贤雅士保持着密切交往。
2024-08-07
-
戴燕:“反正我们是女人吧” ——读《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
说来是上个世纪的事。
2024-08-06
-
鲁迅差点当了海军
1898年5月,鲁迅最初考取江南水师学堂试习生,“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2024-08-06
-
没译成《红楼梦》,才有了这部爆款书
林语堂展阅《京华烟云》英文版初版本 在巴黎用英文抒写中国小说 曾被时人誉为“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中外驰名作家林语堂(1895—1976),一生创作数量惊人,其中不乏脍炙人口、声名远播的优秀作品。
2024-08-06
-
陈曾寿与中国近现代围棋史上的“遗民时刻”
陈曾寿(1878—1949),字仁先,自号耐寂、复志、焦庵、苍虬等,湖北蕲水(今浠水)巴河人。
2024-08-05
-
温儒敏:忆老同学吴福辉
时光飞逝,著名文学史家吴福辉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
2024-08-05
-
“那一对闪灼的热情的眼睛正紧盯着我”
1928年,在文坛崭露头角的丁玲“带着一种朦胧的希望”,和胡也频从天津出发前往上海。
2024-08-05
-
陈建功:宗璞大姐二三事
和宗璞大姐相识,已有44年之久。
2024-08-05
-
谢冕:红楼旧地逢故人
红楼旧地的聚会,前排为灰娃,二排右三为谢冕。
2024-08-03
-
程黧眉:山岚外山影——我们家的文学事之四
作家程黧眉回忆母亲,在从郭凤梧到郭晓岚的过程中,她“从叛逆的文学女青年,变成了一位妻子一位母亲,她开始是嫁给了爱情,实则嫁给了文学”。
2024-08-03
-
从张中行致胡适的一封佚信说开去
给他上过课、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先生成为了他的主要约稿对象之一 偶翻《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见有署名“张璿”写给胡适先生的一封信,用的“世间解社笺纸”。
2024-08-03
-
略去故事的印象
我与福海结识多年,自忖冷暖相知。
2024-08-01
-
管士光:偶然翻出忠实先生一封信
陈忠实先生、管士光先生与两位获奖编辑合影 近日,偶然翻出陈忠实先生的一封信,先生的音容笑貌瞬间就浮现在我眼前。
2024-08-01
-
费振刚:那难忘的岁月,是无言之美
第一次见费老师,他问我读过什么书 2021年3月22日,全系同学都非常敬重的原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费振刚先生在辽宁鞍山家乡辞世,享年86岁。
2024-08-01
-
中国经验的根本,就是理想、热情和为社会做一点事的愿望
当你们用推动八十年代“文化热”、“国学热”这样的描述来肯定中国文化书院在改革开放和我们当代文化中的位置时,我突然觉得有一些细节应该分享,这种分享的意义也在于鼓励年轻人认认真真地凭着自己的理想去做一些面向未来的事情,就像我们当年一样。
2024-08-01
-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日左翼阵营的一段上海往事
尾崎秀树的一篇遗作 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出版的《日中文化交流》月刊上,发表了尾崎秀树先生的文章《夏衍先生—一九三〇年代的中日交往》,此时,正值我祖父第二次率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访日期间,这篇文章是尾崎在一年前写的,结尾处写道,“尽管已是八十二岁高龄,夏衍先生那超越壮年的气魄却仍然没有改变,我由衷期盼着能在东京再次见到先生……”。
2024-07-31
-
当胡适遭遇“痛风”
《努力》周报1922年12月24日刊载,胡适因病离校休养启事 现代学术史上还曾有一位著名学者,可能也曾罹患痛风,且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得不到确切诊治,饱受此病纠扰多年。
2024-07-31